【南京日报报道】(记者 梁平)央视2004年开篇大戏20集连续剧《国宝》,在一套黄金时间播出已近尾声。昨天上午,该剧总导演张绍林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国宝》是一出正剧,播出后会引起反响,甚至引出保护抢救文物的严肃话题,是我没想到的。另外,拍这部戏时,摄制组并没有见到真正的国宝,剧中出现的‘国宝’都是道具,这多少留下点遗憾。”
曾拍摄过《三国演义》、《水浒传》等27部作品的张绍林,一谈到《国宝》就颇为动情,他说:“‘国宝南迁’这段历史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它是一段鲜为人知的文化长征,‘国宝’背后其实是一个民族的兴衰史。这部戏在北京、南京等地拍摄,去年这个时候,剧组在南京浦口拍了近一个月,我们了解到当年故宫国宝南迁过程中有10万件文物被留在了南京,因为种种原因至今这些国宝仍没能与大家见面。当时,作为《国宝》的导演,我的确有过到南博亲眼看一看这些文物的念头,但没能如愿。”《国宝》的艺术风格采用的是日记体叙事结构,张绍林说,从创作上讲,这种结构能展示这个历史事件的规模和气势。“故宫文物南迁历史的记载多是一些琐碎的资料,并没有个性鲜明的人物和冲突激烈的故事,这对拍摄电视剧而言无疑是一个致命伤。因而拍《国宝》这部戏我是有些冒险的,主要是它的故事不太连贯,人物又很多,很容易就会影响到观赏性。于是我们就着重把握这部戏的历史感、艺术氛围,从大的角度来抓观众。”
该剧播出后,在观众中产生了共鸣,但也有一些观众围绕“艺术的真实”问题表示质疑。张绍林认为,《国宝》是一个电视剧,是依据史实虚构出来的艺术作品,想把它拍得更好看,就不能拘泥历史。文物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象征,爱护文物实际上就是爱护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这在任何时候都不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