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两小节引发真伪辨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02月21日19:12 北京晚报

  国产音乐剧《花木兰》一段重要音乐被指疑照搬

  2月6日,由青年作曲家郝维亚创作、中国歌剧舞剧院制作推出的音乐剧《花木兰》在蓝天剧场连续上演三场。据媒体称,这个作品是“蓄谋已久”的,并且动用了很大财力物力。虽然,有关人士称,这只是内部试演,但正是由于它首轮试演的场次并不算少、动用的财力物力和阵容大以及媒体介入的宣传、评论、赞扬的热度高,引起音乐界的很大关注,尤其
是它的“不谐和音”的出现令人非常值得咀嚼。

  评论上佳

  一篇好评说“他的主题曲旋律优美抒情,朗朗上口,并且非常符合欧美音乐剧的规则,随着剧情的发展过程反复出现,当戏剧结束时观众都能够随声哼唱附和”。一家媒体则赞扬说“小调式主题轻柔抒情,多段重唱歌剧感很强”。另一媒体认为“几段花木兰与白衣溪的爱情二重唱旋律优美、层次清晰、感情真挚。”一位观众兴奋地说:“音乐的好听超出了我的想象。”对于音乐创作,媒体一片赞扬。

  疑似照搬

  但是一位音乐家指出,分为A(主歌)B(副歌)的花木兰“亮相”歌曲“我希望……”中的B段音乐照搬了俄罗斯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1905年创作的《第二交响曲》中的第三乐章的三小节音乐旋律。有“好事者”专为此将由演唱者演唱的这首歌和拉氏的交响乐这段主题音乐演奏前后录在一起,以便让人一听恰似一盘“伴奏带”,而且,据说,不明就里的录音师当时还说呢:“这段音乐中国词填得是不错!”

  这位音乐家评论说,这段音乐只有两小节,如果全剧只出现过一两次谁也不会注意,也不会说什么。但是这两小节作为主人公歌曲副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以此为动机,将其发展为几个主要乐句构成的核心唱段,出现在后边的四重唱、二重唱、合唱及乐器演奏中,这个唱段后半部旋律群在全剧音乐中多次反复出现,虽然音乐剧并没有写主题音乐,但这个音乐态势已经把观众引导到将其认定为全剧音乐的主要旋律。

  现在虽然并不能断定“当戏剧结束时观众都能够随声哼唱附和”的“主题曲旋律”就是这段音乐,但是用这位音乐家的话说,这种动机及其变型甚至在一个唱段反复使用了6次的渲染,多次咏唱,如果观众没有受到感染,那只能是音乐不成功。

  然而,拉氏的这个音乐主题恰是他最辉煌的创作,这位音乐家半开玩笑地说,每逢听到此,我都禁不住想用西方礼节———脱帽,向拉赫玛尼诺夫致意;但是,在听中国的《花木兰》的时候出现了俄罗斯作曲家的旋律,此时的我不知道该向谁致意?

  媒体的一片欢呼声也受到了这位音乐家的揶揄:“如果说音乐写得好,是由于‘拉氏音乐’这个原因,那将是一些媒体的判断失言。”

  “我是借鉴”

  “我承认,这两小节是我在向拉赫玛尼诺夫借鉴,我向大师学习,向大师致敬!”郝维亚对记者说:“我并不认为这两小节能起那么大作用,要知道,我这个剧作其实并没有主题音乐;另一方面,民间流传下来的《木兰辞》音乐才是我真正的音乐源泉。”

  “在本剧上演前,我老师提出过这两小节有‘拉氏音乐’之嫌,曾提出让我改……另外,我知道,国际通行的著作权有50年的年限,如果问我多少小节便牵涉著作权的规定界限,我可以查一查。”郝维亚说:“如果大家认为这是个问题,我会予与考虑是否修改。”

  “动机”不可照搬

  一位作曲家对这样“借鉴”的解释不以为然,他说,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第一乐章开头的四个音,谁都知道,连一小节都不到,却是他音乐谋篇主要动机,因而发展成为鸿篇巨制,这四个音有几乎贯穿全曲的感觉,后来人谁也不能照搬。如果,我们随意照搬他人的音乐动机,那还要作曲家做什么。拉赫玛尼诺夫第三乐章主题的动机就是一小节,随后,他自己变化模仿了一小节,由这两小节构成了旋律,而这个旋律恰恰在《花木兰》音乐中得到了多次使用、发展,形成了情绪高潮处主要乐句群。

  此风不可长

  另一位艺术家表示,创作的浮躁是当前艺术上的时弊,为了应时应景,一些创作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我并不是指《花木兰》,”他说,“但是,任何传世之作都不是急功近利的产品。”在谈到如何看待借鉴与照搬的区别时,他说,除了严格按照著作权法创作外,一个艺术家要多多加强艺术良知的修养。是借鉴还是照搬,艺术本身就是一杆秤,观众心里一称就称得出来,是不是照搬自有评判。但是照搬之风不可长。当然,由于剧情需要,必须借鉴他人创作成果的,应当采取注明出处的一些告知的作法,否则就会有欺世盗名之嫌。

  繁荣批评

  不论双方谁更有理,这场论证最有意义的在于音乐家面对同行的作品,开始以一种负责任的态度进行审视,并且对他们过去碰都不去碰的媒体评判说“不”,这是一种繁荣批评、繁荣评论走向“繁荣”、开始“求真务实”趋象。当然,也可能是艺术家对过去的媒体一味喝彩,人家早就憋着一肚子的话要说,今天说了也是拿自家人“开刀”,毕竟,艺术家开始的批评才是艺术自省的最好动力。本报记者白宙伟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新闻搜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