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赵蕴玉遗作被暗算?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02月22日05:00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川内书画名家为赝品所“困”

  昨日10:00,“赵蕴玉先生艺术回顾展”在省美术馆隆重开幕。现场展出的赵蕴玉87幅书画遗作,吸引了众多美术爱好者尤其是“老成都”的热切关注。现场,记者意外发现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一些男子拿着相机在赵蕴玉的遗作前一阵猛拍。对此,赵蕴玉后人多少感到无奈。

  “钟馗”被摄取了

  昨日上午,省展览馆一楼大厅展出的赵蕴玉书画遗作,吸引了众多书画发烧友的观赏。热闹场面十分少见。11:20,在展厅的东南墙角,一名30来岁穿蓝色休闲服的小伙子,正眯起眼举着数码相机,朝墙上的写意人物《晨妆图》喀嚓喀嚓一阵猛拍。拍完此画,小伙子对身边另一男子悄悄耳语几句,又继续朝《簪花图》、《钟馗》、《品箫图》、《薛涛图》等写意画“开火”。

  记者注意到,展厅内其他墙面上挂吊的笔锋细腻、色彩瑰丽的工笔画包括身价最高的《十二花神》、《蜀宫乐伎》等,则无人问津。

  后人有些无奈

  现场,赵蕴玉后人并没因遗作受到“热捧”而特别高兴。赵蕴玉女婿余德春告诉记者,他们其实早就注意到那些走来走去的“取景者”,分析起来这有两种情况:一是,有的观赏者特别喜欢老先生的写意人物画,欲摄取作纪念;二是,有些人极可能别有用心———他们先拍摄到这些笔画简练、色彩单一而易于临摹的写意画,回头找“枪手”模仿并制成赝品,再拿到市面上出售牟利。

  赵蕴玉的后人们默许了拍摄者。余德春是这样解释的:老先生的画作被大家喜欢,这是件好事;至于“打假”,连老人家生前自己都说过:唉,这社会上与其多一个拿刀(惹事)的,还不如多一个拿笔杆子干正事的。言下之意,后人们也有几许无奈。

  专家“会诊”赝品

  据说,书画名家为赝品所“困”的现象由来已久。省文物总店经理、著名收藏家盛建武告诉记者,赵蕴玉先生由于与国画大师张大千的特殊关系(他1945年师从张),其字画承袭了张的许多神韵,又博采众长自成一家,因而他的书画作品广为行家推崇。先生作古后,遗作身价更是攀升看涨———趋利者追捧,也属正常。

  据了解,目前,西南地区书画市场,赝品以成都、重庆出现较多,制假者除仿齐白石山水、花卉,张大千山水、人物外,还模仿陈子庄、冯建吴、吴一峰等的书画之作。盛建武忧心忡忡地说:“本来,我们巴蜀之地出了大批像赵蕴玉这样的书画艺术人才,遗憾的是,川内书画至今没在全国性的艺术市场打响品牌,甚至还在一些大型的拍卖会上屡被看轻。究其原因,除了宣传包装不到位、画家本人维权打假意识不强以外,很大程度上也由于制假者和他们搞出的赝品起了负面作用呵。”记者李贵平罗婕

  新闻链接

  赵蕴玉(1916-2003年),四川阆中人,幼入私塾,中学毕业后专修绘画、书法和诗词,1945年到成都师事张大千学画,擅长人物、花鸟、山水,尤工仕女。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新闻搜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