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反方:不伦不类的“真实”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02月23日08:54 金羊网-新快报

  strangelove

  看完《上帝之城》,我不断地问自己:导演到底想说什么?

  影片触动我的不是它看似复杂的情节和结构,也不是那些五花八门的镜头效果处理,说实话,影片的拍摄手法并不高明。真正让我感到疑惑和不安的,是导演的目的何在?

  你可以说影片在构置、在调侃、在讽刺、在倾诉、也在批判。只可惜这么多想法拼凑在一起,最后全都互相抵消,整部影片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混乱!这和影片的镜头所造成的混乱不清不是同一个概念。这是导演创作意图的混乱。这部影片让我想到了去年库阿隆的《衰仔失乐园》,想到了斯通的《萨尔瓦多》、塔伦蒂诺的《低俗小说》,甚至科波拉的《现代启事录》。然而最终我发现它什么都不是。在看影片的时候,我只感到越来越疲劳。

  我不知道影片如此浓墨重彩地描述暴力到底为了什么,这显然不是为了达到纪录片似的朴素真实效果。谁都能看出来导演有很强的表现欲———也许他的情绪就和整部影片一样不稳定。不停晃动的摄像机显然隐藏着寓意。可那是什么呢?影片描述暴力和争斗时采用的快速剪辑和MTV式的跳跃镜头能够让观众从运动而脱离的角度来审视这个群体,具有一种因为讽刺和批判效果而产生的痛苦,使观众充分感受到人道主义的无力和无规则状态下人性原始的混乱。单看这些部分会使你觉得影片的表现具有毫不留情的彻底性。但糟糕的是,影片同样有那么多似乎很有人情味的暧昧描述,更确切地说,是煽情:女孩子在车中看着影片叙述者哥哥一边跑一边被打死,恶棍因为兄弟的死号啕大哭对天鸣枪……所有这些似乎又想使观众静止地陷入影片那些“丰富细腻”的个人情感细节中,然而影片对人物的表述刻画显然是不全面的,甚至谈不上“刻画”二字。那些MTV式的不同人物介绍显然更注重形式的统一,而非内容的细节化,从这个角度似乎又可以认为影片真正试图强调的是普遍和共性的内容,即这个社会群体。可是影片那些过于戏剧化的处理让人实在摸不着头脑:恶棍的仇人和仇人的小仇人之间一段颇为“悬念”的故事,又想把主体牵扯到个人道义上去。导演似乎像吴宇森一样想让观众也投身到影片的“热血”战争中去。我不禁想问:这部影片到底是为了发泄观众的欲望,还是让他们作深刻冷静的审视?我不能不怀疑导演是否在玩弄观众,或者说玩弄自己。这使得本来非常严肃的影片变得相当无力。

  影片最令人震惊的场景:几个大流氓(相对而已)强迫一个小流氓选择打死两个更小的流氓中的一个,我不知道为什么那一段要如此长时间的渲染,这一段明显地被戏剧化描述,然而这种煽情的表现在这部影片里只能让观众感到疲惫和不适,我甚至认为这是一种对观众不负责的表现。

  影片的叙述者最后说:“Ze不能把我怎么样了,但警察怎么办?”这句话有一种探究责任的意味。似乎把考察的对象延伸到更广泛的一个社会群。同时结尾出现了剧中人和真人的对照以及真人采访。似乎想表明这是一部写实主义的作品。然而这更使影片看似饱满的艺术表现显得不伦不类。

  我不知道导演拍这部影片到底有什么目的。我只知道它既不是纪实,也不是讲故事。而且我也不想再去探究,因为影片已经让我疲惫和厌倦。也许这部影片的真正价值在于它表现的内容具有强烈真实性,引人深思,遗憾的是影片本身的创作意图太模糊,或者可能想表达的东西太多,结果反而什么都没做好———如果没有鲜明的主题,越是强烈的表达越是会令人不快。如果真的如此,我建议还不如去拍一部纪录片。那样也许更有价值。

  不说了,一切到此为止。只是继续的还在继续。谁都不想被那些所谓的不伦不类的“真实”卷进去。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新闻搜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