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具太大正在“切割” 摄影/本报记者 王晓溪
“猫窝”垃圾场将增加中国“垃圾”
本报记者报道 价值约500万澳元的“垃圾”日前已经运到京城东郊外的一个音乐剧《猫》的临时道具制作工厂,负责道具制作的外方和中方工作人员正在对这些“垃圾”进行改造,以让它们能够适应人民大会堂这个超大型舞台使用。昨天记者前往这个制作工厂“探
班”,曾经代表《猫》剧团前期查看人民大会堂场地的该剧北京演出技术协调人特丽莎女士又一次出现在记者面前,她告诉记者:“因为人民大会堂的门不是为演出搬运道具而设计的,所以我们要先在这里把道具分割成若干小件,同时,还要增加一些中国式‘垃圾’,因为舞台太大了。”
走进这个临时制作工厂,电焊火花飞溅、电钻声轰鸣,工作人员忙得不亦乐乎。《猫》剧道具中方制作人黄京东指着一旁一个巨大的“汽车后备厢”告诉记者:“这个东西是整辆废汽车的一部分,我们现在做的是拆的工作,两天后,我们将按照外方提供的图纸做一些中国‘垃圾’的添加物。这是我们与《悲惨世界》、《大河之舞》合作后最大的合作项目,除了道具,灯光也比较复杂,届时我们将在人民大会堂顶上吊一些灯光。”
一位“老外”正在一个巨型的车轮后面开动电钻,而另一位“老外”则在大型升降机下焊接。特丽莎说:“这些道具共42吨,仅灯光就有7吨。但是它们摆在人民大会堂的舞台上呈开口面向观众的梯形,这个大轮胎直径有2.5米,重达500公斤,在舞台上可以旋转。这些道具是我们以前在卡塔尔演出时用过的,从1999年就开始在亚太地区巡演时使用了,总价值500万澳元,比美国大片便宜多了。这个车牌每到一地都要换上当地的车牌。”至于即将添加的中国“垃圾”是什么,特丽莎说:“那会是一些中国产品,而且我们不会只选择一两种,以避免广告嫌疑。”
特丽莎告诉记者:“这个大轮胎会在某一时刻转动起来,这时地面上会铺上干冰,许多猫正随着音乐跳舞。”当记者问她音乐剧原舞台上的效果还有什么不能在人民大会堂这个大剧场体现时,特丽莎说:“我们在各地的演出不同,所以调整也有所不同,我们会尽量减少调整的部分。”(作者:伦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