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久久爱震”-田震歌迷庆典活动专题 >正文
歌迷献给田震的优秀文章选登(6)-心中的田震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04月29日15:08 新浪娱乐

  心中的田震(作者:天津爱震)

  一头柔顺的长发,一件长袖的格子衬衣,一张侧摆的脸,这就是田震给我的印象。从三年前的《顺其自然》到现在的《震撼》,田震的形象气质一如当年。当我从天桥上卖cd的贩子手里接过这张碟子的时候,想起《顺其自然》里给予我共鸣的《干杯朋友》和同题的《顺其自然》,不由得一阵感触。这个中国乐坛上的大姐大,从出道到现在,对音乐仍然是
全国偶像歌手大赛 精彩无线大奖等你拿
三星电子再助2004WCG 带555个胶卷免费游泰国
那么的执著,不少音乐人一年出一张唱片,惟恐离开的时间稍长便会被别人遗忘,可是她,却是不骄不躁地做着自己喜爱的音乐。我想,这不仅跟她对音乐的态度有关,她那扎实的唱功也是让她从容不迫的原因之一。

  一直就喜欢田震,总是觉得这个女人身上有一种难言的气质。她只需站在那里,便很自然地让人感到她外表的独立和内心隐藏着的某一分脆弱。那一身随和的打扮虽然很难让人看出她特别美丽之处,但多年的音乐造诣却使她身上不由自主地带上了一股有别于普通女人的东西,也许是气质,也许是思想,也许,是那些跳跃的音符给予她的灵气。特别是当她在舞台上微笑的时候,那种浅浅的淡淡的笑容更是为她平添一种韵味,那是出自一个成熟女人的韵味,一种后天熏陶而来的韵味。

  别人评论田震唱的是软摇滚,因为她的歌里面没有过激的旋律和平和的节奏。但其间不紧不慢的哼唱中又夹杂了断断续续的跳跃性,让人感觉她唱的曲子都活了起来。那些是让田震赋予了生命力的曲子,而非一些歌手唱的疲软的音乐,只会让人越听越累。一直觉得,会唱歌的女孩的心都是很细腻的。因为只有用心去品味这首歌原本的创作人希望表达的意图,才能很好地表现出曲子的原味来。如果只是单纯地演唱,不去触摸曲子的灵魂,那么即使唱功了得,那也只是单纯的唱功演绎,而非是对心灵的释读。而我在听田震的时候总会有一种感觉,这个女人的感觉是很细腻的,她天赋得到,对音乐有一种敏锐的感悟力,她懂得用自己的感觉去演示歌的内涵,把曲子处理得恰倒好处。所以这就是她在乐坛长盛不衰的原因,没有这种敏锐细腻的感觉,那么歌手的美感便等于死去,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

  那张旧的专辑听了三年了。一直盼着田震出新碟子,虽然身边的朋友总是以一副漠然的表情来解读这位歌手。对于他们来说,她随意的弹唱不过象酒吧里的那些落魄女歌手一般在舞台上匆忙地打造自己的前途,没有过多美丽的音色的修饰,只有长长的格子衬衣或者牛仔装能表现出她们的个性不羁。但唱歌方面,他们总喜欢听那种在哀怨的情歌或者是激烈的呐喊这两种个性分明的歌,而田震更多的歌只是以平和的心态唱出小女人的感情,但其中又有着独立和坚强的因素,不致让人痛得一塌涂地,也不会让人若无其事毫无感觉。只是隐隐地痛着,长时间地一点一点地被刺痛,但痛过后甩甩头,一切又都过去了。

  现在新专辑也出了很久了,但我只是反复地听着《爱不后悔》和《靠近我》。电脑里的cd播放器总是不厌其烦地在这两首歌之间转着换着,那些散淡而随意的声音不断响起,占领了我的整个思绪。感觉这是最贴近田震原本的风格的歌了,还是那样的不羁,还是那样的一点一点渗入人心,不加丝毫的拖泥带水,来得果断,走得从容,这两首平缓加软摇滚风格的歌就这么让我动心了。

  而其他的歌曲,因为整张新专辑的风格偏重于摇滚,也增加了田震以前很反感的电子乐,所以一时还让我听不习惯。舆论评价说这张碟子更具有潮流感,但我觉得,发展到现在的田震,已经不需要象那些新出道的歌手一般为了迎合市场而包装自己,改歌路,但我想,新的尝试也是好的,或者能在自己以前不为人知的方面挖掘出闪亮点。但愿这是个好的开始。

  三年了,久违的田震终于给我们带来了新碟。我听着这张名为《震撼》的专辑时总有一种无法平静的感动,想着这么一个音乐人如此执著地做着喜爱的音乐,在充斥着轻薄的情爱的流行歌坛上还能以一种清新和随意示人,这实在不容易。她那并不激烈的旋律和平实的歌词总是一点点地侵占我们内心最细微的情感。幸好也有许多人象我一样支持着田震,我们在她的歌里尽情地抒放自己的情感在她随意的声音里寻觅久违的动。不是吗?我们在田震的歌面前没有什么好拘束的,想笑就笑,想哭,也就尽情地哭吧!


评论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新闻搜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