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注经与作史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05月10日15:56 北京青年周刊

  过去的富人,不管是勤劳致富还是靠横征暴敛发了家,要做的事,往往有两件,一是买官,二是置妾。买官是为了更好地发达,而且让成功可以合理地进入地方志;置妾大概是既为了博爱,又为了“永延帝祚”。

  现在,有了学问的人,多半也要做两件事,一是注经,二是作史。官员要傍大款,美女要甘为“二奶”,而作学问的人,往往就要靠经史来发威。这内心中有无奈,也有取巧。
跳水夺金诺基亚赠票 南加大全球EMBA开学
三星电子再助2004WCG E歌时代来临了!
我简直恨死了注经和作史的人。要注经,就要把某些东西捧为经典,两千多年来,儒家的经典,就从三经五经再到九经再到十三经,而对他们的解释,真正只能用“汗牛充栋”来形容。前不久国家还要出“儒藏”,各大学为了争“领袖学问”的名头,明里暗里“竞争”,打得颇为热闹。修儒藏的理由,看起来颇为有意思,有人称古代儒与释、道合称三教,佛有藏,道有藏,惟独中华文化的内核,居然没有藏。中华民族要想伟大复兴,没有儒藏,怎么能行?

  其实修的办法,也是简单的,“无他,唯手熟而”,由于只是资料汇编,学者个人有天大的想法,也只能“述而不作”——最多在前言后记里发挥点个人的感慨。重要的是要有能耐把儒学中历代的经典或者次经典或者传、注、疏、读书笔记、校勘录、贩书偶记什么的,以某种思路聚集在一起,然后精印出来,放到架子上;或者迎合数字时代,做成光盘,上传到网站里,而已而已。这里头的工夫,一是要辨识哪些是经典,二是要对这些经典进行有效的整理、光复。肯定是件吃力苦差事,能不能讨好,尚且难说。这样的工作,其实重复的成分颇多,因为既然藏,自然要从经典着手,而被奉为经典的,历代都在重印又重印。“家家红楼、社社水浒”是中国出版界的重要特征。而对于非经典或者冷经典或者干脆就不入法眼的书,过去呼喊着要整理,现在呼喊着要整理,以后还是要呼喊着要整理的,谁让他们没有经典起来呢?不是经,就入不了史,或者只能入“荒凉史”。

  大概是中国文化对年轻人或者新人一直抱压抑和怀疑态度的缘故,于是,年轻学术人要想“小荷露出尖尖角”,最好的办法,一是依附名师,二是依附名著。当代中国的学者们,有几个不是靠这个发家的呢?而且随着国门渐开,学者们放眼世界,发现“人有我无”的经典和学术体系,随处可见,于是靠拙劣的外语水平,靠引进、推荐、解释、评述、缩微等本领,当外国名著外国名师吹鼓手而发家的人,又成了学术界聪明人的崭新出路。

  有了注经的能力了,往往就成了某领域的权威,于是就要作史。作史的目的,无非是让自己或者自己的圈内人“见证历史”,让自己成为“重大历史事件的参与者”。12

  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中译本,首次由中华书局在内地出版的时候,编辑们看到黄仁宇先生自己译的汉语颇为生涩,于是为了让他的文字更加通畅美好,傅璇琮专门约请了自己北大中文系的同学、“同窗好友沈玉成”,“对全书作一次全面的文字加工”。沈玉成当时还在《文物》杂志工作,他“头脑灵敏、文笔快,有文采,确是修改、润色书稿的合适人才”(傅璇琮《在中华书局的出版》);润色了自然要交原作者看,获得人家的确认,当时只能一章一章地反复邮寄。在上世纪80年代初,为了这本书,在中美之间进行费时费力的文字往来折腾,耗了将近三年的工夫才将这本十几万字的书正式推向社会。1982年5月出版时,印数27500册,很快销售于海内外,此后即有日文、韩文、德文、法文等译本。这本书好在什么地方?傅先生说:“这本书的撰写,确实拓新了我们看待历史、观察社会的眼光。”某时髦学者也说过类似的话,说80年代的学术界见到此书,人人为之兴奋,有焕然一新之感。学者们,如果你们有作史能力,也得有这样的作为,否则,沉迷于简单的挖掘之功,以占有资料之多为美,以不顾一切的阐释再阐释为日常工作,而不能针对社会现实,有所调查,有所新的发现。这样的才能浪费,有何意义?

  不过话也说回来,学术界光靠新奇吃饭,靠与国内的学术思维方式不同来获得尊重,也不再是什么能事。是个学者,可能都想过这一招,实在是没有出路了,才可能先踏实地埋头研究,然后到有了一定的积累,再靠个人的“利用材料、组织材料”的能力来发表点什么,做些发微和启蒙。12

  作者:吕洞庭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新闻搜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