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谁敢对《猫》说不?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05月15日09:43 新京报

  头号观点宗波

  音乐剧《猫》是一个一提起来就让人肃然起敬的东西,不管是真懂还是装懂。4月底到5月初在北京的演出可谓盛况空前。一个被人众口一词地说好的东西是可疑的。真的没有人敢对《猫》说“不”吗?

跳水夺金诺基亚赠票 南加大全球EMBA开学
三星电子再助2004WCG E歌时代来临了!

  作为百老汇三大音乐剧之一的《猫》,从诞生之日起便注定是一只发财的“猫”。当年韦伯像创造一个知名的餐饮品牌一样以高达45万英镑的投资打造了它。而在以后的20多年中,它以惊人的回报率一次次引起了业内外人士的关注。从英国本土演出的巨大成功到伴随着全球化步伐打入国际市场,这群“猫”在世界范围内实现了其利益的最大化。正如遍布全球119个国家的麦当劳一样,《猫》也在世界范围内遍地开花:它已经用14种语言,在超过150个城市的近300个剧院隆重上演。无可比拟的巨大成功使《猫》成为了音乐剧史上的奇迹,善于运作的“猫”人更是瞄准了全球范围内潜在的巨大商机,继续加速《猫》的全球化过程,以使更多的人能消费到这道艺术大餐。

  了解《猫》历史的人都知道,《猫》的全球演出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则:出场的演员虽然不同,但是不论在什么地方演出,《猫》都必须严格遵守该剧的最初设计。音乐、导演、舞美、灯光、乃至服装道具等各个细节在任何一场演出都是一丝不苟地对23年前首次公演的《猫》的复制。就像全球麦当劳店中的汉堡包味道别无二致一样,世界舞台上的《猫》的风格和美感都是雷同的。这样,其直接的结果必然是在全球范围内审美趣味的趋同化现象。《猫》是后工业时代艺术生产的一个突出的例证。当艺术成为生产消费过程中的一份子,对艺术的投入就不再是纯粹的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也不是出于对艺术事业的责任感和公益心。对艺术的投入必然成为像其他投资活动一样,其直接目的是期待更高的利润的回报。正如《猫》一样,韦伯的大资本投入及严格规范的商业运行模式,目的只有一个:即让这群“猫”抓住更多的利润之“鼠”。

  另一方面,为了获得尽可能多的利润,在艺术生产消费过程中往往还衍生出诱导观众消费需求的各种手段,而现代传播媒介又是这种艺术生产消费过程中最具诱惑力的手段。艺术生产者在将产品推入市场的同时,必然会通过传播媒介将附着于产品的艺术观念和审美经验一并推向市场,这种强加给大众的文化经验由于现代传媒的宽覆盖面和强影响力,必然在不同地域、不同人群中建立起相同的文化模式。当按照同一范型所塑造的观赏主体在欣赏所谓原版《猫》的同时,更具地域特色的人文内涵和艺术价值必定在此过程中大打折扣。各民族各地区独具个性的审美爱好和文化经验也会在此过程中趋于雷同和平面化。

  纵观后工业时代的艺术产品,我们不得不承认:对商业成功的至上追求往往削弱了作为艺术作品所应具备的思想上的深刻性和艺术上的独创性。作为商品的艺术作品的平庸化已成为消费社会的普遍现象。当人们在质疑好莱坞大片所创造的赢利模式时,也应该注意到这种赢利模式在音乐、戏剧、图书等领域的迅速蔓延和变异,也应该注意到《猫》在全球千篇一律的复制给音乐剧所带来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影响。《猫》的宣传部门习惯于把《猫》称之为经典,而我要问的是:《猫》到底是艺术的经典还是商业的经典?(来源:新京报)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新闻搜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美英军队虐待伊俘虏
韩法院驳回总统弹劾案
温家宝总理出访欧洲
印度2004年议会大选
台湾“大选”验票
影星牛振华遇车祸身亡
第5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中国羽毛球队战汤尤杯
中超首轮周末激情揭幕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