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获悉,抢在电视剧《五月槐花香》播出之前,邹静之推出了最新同名长篇小说。这是继《琉璃厂传奇》之后,邹静之又一部着笔“古玩行”的作品。出版方称这部长篇小说为“京味小说”,并用“大起大落演正邪忠奸人物传奇,大悲大喜写酸甜苦辣世间况味”来概括小说内容。邹静之本人到底如何评价这部比电视剧先出炉的新作,记者就此对他进行了专访。文学与电视——是作家令内地电视成了亚洲的翘楚
新京报:《五月槐花香》这部小说推出的同时电视剧也即将播出,在你创作的过程中是先写了剧本,还是先写了小说?
邹静之:小说和剧本是两种不同的文体,很多作家参与电视剧的方式是先写小说,再由自己或者其他编剧改成电视剧,而我一贯的方式是写成电视剧之后再写小说。由于编辑的督促,《五月槐花香》的修改工作较之以往更细致,是文体区别最明显的一次,剧本像剧本,小说更像小说。
新京报:小说和剧本的故事有什么区别吗?小说是不是和电视剧一样强调故事的可看性?
邹静之:故事没什么大的区别,如果提前看到小说,就可以了解电视剧的剧情。
目前,电视剧的受众群虽然比小说大得多,但我觉得小说有小说的味道。《五月槐花香》这部作品,是一部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强调讲故事出人物。从两种文体来看,戏剧、小说两种文体的特点融合,是一部不那么类型化的作品。电视剧文学性非常强,人物脸谱独特,会让观众很有新鲜感,小说强调戏剧性,非常可看。
新京报:文学性对电视剧来说很重要吗?
邹静之:电视剧当然很看重文学性,我想将来的电视剧文学性会显得越来越重要。国内的电视剧之所以能够成为亚洲的翘楚,拍了像《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宰相刘罗锅》等各种风格的优秀电视剧,就是因为有很多作家加入到这个队伍里来。回归琉璃厂———与首部电视剧作《琉璃厂传奇》相比,这个故事完全不同
新京报:提到小说的讲故事出人物,你介绍一下几位主要人物的性格吧?
邹静之:这部小说写得就是几个主要人物的恩爱情仇和利益冲突,每个人物都很有新鲜感和矛盾性,性格非常独特。
佟奉全,本质善良,以利害人后,想一生守道,又无奈妥协;范世荣,风范十足,以潦倒子弟的架势唬人,有见识没能耐;蓝一贵,商人心机、市井习气、又不失行业翘楚;茹二奶奶,青春守寡,长于封建人家,自由之后,就花钱捧戏子,谈情说爱;莫荷,朴实良善、敢恨敢爱,命苦,但人倔的女人。
新京报:我记得你曾经写过一部《琉璃厂传奇》,和《五月槐花香》一样都是写琉璃厂“玩古董”的人的故事的,这两部作品有什么区别?
邹静之:《琉璃厂传奇》是我写的第一部电视剧,后来电影出版社出版了小说。它和《五月槐花香》都是以琉璃厂为故事发生地,但故事和人物完全不一样,讲故事的方式也不一样。新作品时间跨度更大,人物的生活跨越了解放前后,人物性格也更为复杂。
新京报:为什么两次着笔写“古董行”里的故事?
邹静之:民间的俗话“平安藏古董,乱世买黄金”,目前,社会相对平稳,玩古董是受到大家的关注的事儿。另外,这个行当龙潭虎穴,天上地下,经常遭遇大的起起落落,有时候就像股市和赌博。掐尖找秀气,巧买巧卖,打眼捡漏,这些事特别见人物见性格。而且,事情波澜起伏,非常能够表现人物的风范和情趣。从我个人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喜欢这行里人的感觉和味道,喜欢看这类人物的故事,写起来很得心应手。关于“京味儿”特色——用什么“味儿”来概括一部小说是要把大东西装进小瓶儿里
新京报:你认为这部小说从哪些地方突出了它的“京味儿”特色?
邹静之:这种提法可能是编辑的想法,我对这种说法持有保留意见。我不敢说叫“京味儿”小说,我不是北京人,所以,可能北京的事情写得不那么地道,人家北京人不带我玩儿;其次,我不愿意用什么“味儿”来概括我的小说,它只是写了发生在北京的一个故事。我也不认为“京味儿”可以涵盖老舍的作品,用什么“味儿”来概括一部小说是要把大东西装进小瓶儿里。
新京报:但你好像透露过自己非常喜欢北京人的性格,我觉得你对北京的性格还是非常了解的。
邹静之:我走过很多地方,对各个地方的人都有一点了解,的确是各有特点。北京从元开始到解放后都是都城,有近千年的都城历史。有句老话“京民三品官”,京城的老百姓都关心政治。北京人确实有见识,因此,对很多东西没有敬畏感,他们有热情,但爱说不爱做,讲的是味道和性情。即使天天喝粥,晚上在街口摆一把凉椅,喝茶聊天他也自得其乐。
另外,北京人语言准确、生动、丰富,天生具有后现代的反讽的精神,好“斗机锋”,善于用各种各样的语调和语法,比如用赞赏来嘲讽。我写小说希望能抓住了北京人的风范,京城的风范。
新京报:据说,你还有愿望重新写小说?
邹静之:我写过诗歌、散文、小说、电影、话剧、歌剧、电视剧,我认为各种文体没有高低之分,只有写得好坏之分。不是我还有伟大的理想再写小说,而是我认为每种文体都有“凝固”的阶段,我处理阶段的办法就是换一种文体,让自己保持写作的新鲜感。
新京报:听说你对这次的完成的电视剧非常满意?
邹静之:导演导得认真,演员演得尽力,张国立、张铁林、王刚都是以反讽风格见长的演员,这部写实主义作品,吃饭就吃饭,抽烟就抽烟的,我认为他们也演得非常好。看过样片的各界的反响也非常好,所以,我对这部戏“走红”很有信心。(本报记者术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