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中国“大师”为何缺席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06月23日08:49 解放日报

  在浦东城市雕塑设计方案征集评选活动中,最大的遗憾是中国的“大师”作品杳无踪迹。

  主办方声称,并不是没有邀请过,在去年艺博会上宣布“开展征集设计方案活动”的消息后,他们先后在东方网、新浪网上刊登启事;向全国艺术院校、专业艺术团体和个人发放了千余份征集稿件邀请函;不少新闻媒体也将此事进行了报道。但在收到的517件设计方案
免费畅游内蒙古大草原 高薪聘请·销售精英!
三星电子再助2004WCG 免试入学读在职研究生
中,60%来自海外,40%来自国内,鲜见名家、大师之作。

  中国有许多功成名就的雕塑名家,仅以上海现有雕塑为例,就有不少名家的成功之作,如浦东世纪大道上的《日晷》,南京路上的“五卅纪念碑”,龙华烈士陵园的一组组雕塑,更是有口皆碑。名家也好,大师也罢,为何不愿意参加城雕征集活动,在浦东永久留下自己的作品?

  专家指出,这些名家、大师“包袱”太重,怕万一落选,面子难堪。其次,在计划经济的模式下,城市雕塑大多是属于政府有关部门“指令”性创作,题材内容,地域环境,由哪一个艺术家来完成,都规定得死死的。也可以说,雕塑艺术家长期靠皇粮“喂养”,没有一种竞争的环境,也感受不到一点竞争的态势。近年来,虽然商业广告性雕塑不断涌现,但大多也是根据投资方的喜好来选择作者和作品,而不是采取竞标的方式来落实的。

  相比之下,国外雕塑家的竞争意识、心理承受力就强得多。这次邀请了6位国际级雕塑大师参与竞标,事先讲明:虽说不参加初评,直接进入终评,但不一定评得上。事实也是如此,6位大师递交了7件设计方案,中标仅3件,一半也不到。但他们还是“勇敢”地参与了。如果中国的大师、名家参与,想必主办方在程序上也会给予“照顾”,不参与初评,而直接进入终评。

  希望下次再开展类似的征集活动,多看到中国雕塑大师的作品。本报记者顾咪咪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新闻搜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第三轮六方会谈
大学生非法传销
英语四级考题泄露
美国将移交萨达姆
我国部分省市供电告急
伊征兵中心遭袭击
2004世界难民日
2004欧锦赛 2004温网
不良信息举报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