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华的故事系列①跑龙套的日子
由本报与省杂技团演出公司主办、哈尔滨同利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刘德华2004哈尔滨演唱会”,将于9月25日在哈唱响,在这两个月的时间,哈尔滨歌迷对这位天王巨星充满了期待。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刘德华,我们选摘了刘德华的自传。
我总是在出人意料的情况下碰上试镜的机会。谁会想到在一个金曲颁奖典礼上担任搀扶嘉宾一职的我,竟又得到导演泰迪罗宾的注意,他连我的名字也不知道,走来后台找我。
“你的外型很不错,我想请你为我们的下一部新片《彩云曲》试镜。”就凭这两句话,我去了新艺城电影公司碰运气。同一时间,导演黎大炜也通过无线电视找我试镜。他约了我在“新香港”的办公室见面。那天我打扮得如时下最流行的“特工队”一样,身穿印有“特工队”的衣服,大家笑作一团。一个记者解窘:“父母有个儿子,非我兄弟姐妹,谜底是‘自己’,哪里是刘德华,你们这班老行尊专欺负新人!别猜什么谜了,拍照,拍照!”照相、访问再照相,经验告诉我,招待会已接近尾声。
这么些年以来,对于招待会或访问的场面早已驾轻就熟,经验累积,我已懂得向不同角度的镁光灯做出反应和回答各种类型的问题。我搭着别人的肩膀,又拍了些合照,情况就一如当年在无线电视台的化妆间内,戚美珍热情地搭着我的肩头,让记者拍照。
那次是我跟记者的第一次接触。感觉是尴尬和无所适从。跟同期的戚美珍和符钰晶相比,我无疑是无名小卒一个,有部分记者甚至对我毫无印象。当戚美珍在化妆间的一端对着坐在另一端的我大嚷:“喂,华仔,过来一起拍照,华仔!”我真的不知如何是好。对着数十对陌生的眼神,我走过去好,还是不走过去好?既怕被人说抢镜头,又怕被人指装清高,两不讨好。最后我还是硬着头皮走过去跟大家打招呼。镁光灯连续闪了数十下,闪完了,正想走开,忽觉眼前白茫茫一片,什么也看不到。我略一迟疑。“咦?华仔,什么事?”戚美珍在旁问。“哦,没事。”我慌忙掩饰,举起脚就走,勉强在眼前乱飞的白光点中力求出路。刚好这时有一个新记者走进化妆间,请了戚美珍和符钰晶去停车场拍一些生活照。
剩下我,我耸耸肩,阿Q地笑一笑,刚想坐下,听到有人喊:“喂,华仔,这边!”我抖一抖神,抬头见到黄日华匆匆忙忙地走进来。此“华仔”不是我这个“华仔”。我顿时像泄气的皮球,重新把身子滑落座位上。没关系,我想,照相照得多就变成纸上明星,招人话柄,我再次阿Q地想。“华仔!”又有人在叫“华仔”。我没有理会,专心整理我的头发。猛地有一个大掌拍向我肩头。“喂,装明星架子!不用打招呼!”凶巴巴的,原来是彬仔。他满头大汗,刚从外景回来。我们像十年没见过面似的,互相抢话说,交换所见所闻……
三百六十五个跑龙套的日子,我一直沉着气,没有气馁。我以“A”级成绩毕业,也很相信训练班的导师并不胡乱评分。我欠缺的只是一个机会。可是我手上的一叠“杀手甲、学生乙、商人丙”的通告显示:我还要耐心地等这个机会。等、等、等,每次传呼机一响,就机械地问同样的三个问题:“几点?什么地方集合?什么戏?”后来连“什么戏”也懒得问,因为来来去去不外是甲乙丙丁的角色。这天更惨,跑到荒山岭秃头地拍刺客甲,打得落花流水,汗流浃背。
中途休息空档,翻出传呼机,似有口讯待回复。但身处寸草不生之地,何来公共电话?待到回复的时候,已经是四个小时之后的事了。抓起电话筒,线路一拨通,我就惯性地问:“几点?什么地方出发?”
“你是谁?”完完全全一个陌生的女人声音。“你找谁?”我忙把电话重复一遍:“我是一九九二号传呼机的主人。”“啊!刘德华!”她以这种近乎兴奋的语调读出我的名字,让我觉得飘飘然。原来她是香港电台电视节目部的导播单慧珠。她道明来意:“我在替一部电视单元剧找男主角,原本已找了严秋华,但后来发觉他的档期给了无线,我只好另觅他人。”单慧珠说话的速度比一般人快,我要很用心才可听到她的每一句话。她是一个急性子的女导演,说不了三句话,就说:“不说了,不说了,我们见面再谈,我要见见你。”
据她之后形容:“每次我找到心目中适当的人选,我就急性子到好像丈母娘看女婿,一副窝囊相,很要不得,哈哈!”但急性子有急性子的好处,至少谈起工作来爽快直接,不用兜圈子。“我喜欢你愤怒的眼神,百分之百就是我要找的。”“哦?”我诧异,“我以为我是邻家的小孩。”“你比我想象中开朗。”她点点头,十分满意,“我看好你!”她拍拍我肩头。“看好”之余,还是照规矩试了三次镜。单慧珠的“试镜”有别于人,并非要求演员对着镜头作戏,而是她跟你面对面坐着一问一答。她有许许多多问不完的问题。“试说出你最难忘的事。”“你对情义的看法。”“你心目中‘江湖’的定义。”“你认为最完美的爱情故事。”“你的抱负,你的理想,你的志愿。”像心理医生般无孔不入地探讨你的内心世界。
两个礼拜后,她又传呼我:“小子,接通告!明早八时,香港电台饭堂见!”
《江湖再见》的剧本就摆在我面前。男主角有个帅气的名字叫“阿龙”。为了“阿龙”,我要学抽烟。两天抽去了一包香烟,差点没呛死!后来又对着镜子练习抽烟的各种神情,我要自己坏透的样子。我花了很多心思去演好“阿龙”这个角色,但毕竟缺乏经验,颇有力不从心的感觉。剧集播映后,我主观地认为自己演得很生硬,而外间的反应也只是一般。我没料到“阿龙”竟为我带来观众。
我推开“新香港”的大门时,我留意到所有的人都向我行注目礼。我以为自己已帅得如天上的龙,谁料见到黎大炜后不禁自叹不如,黎导演穿一套浅灰色的西装,系一条粉红色的领带,浓眉大眼,看上去任何一方面都比我感觉好。我们似乎惺惺相惜。黎大炜也把我从头至脚、从脚到头上下看了一遍。他笑着点头:“啧啧,你简直就是《靓妹仔》男主角的化身!”他把几张台词递给我。我一看,咦!这不就是《江湖再见》里的一场戏吗?“《江湖再见》?”我指指手上的台词,不明白他的用意何在。“我看过你演的‘阿龙’,很有味道,表现相当好,基本上跟我要求的一样,但我们还是想你集中在某一场戏上再演一次。”我当然没异议。两个试镜的机会都为我带来一点希望。可惜事与愿违。
《彩云曲》后来安排我饰演的角色并非我试镜的那个,据闻是泰迪罗宾觉得不好意思,吩咐电影公司无论如何也要安排一个角色给我演。至於《靓妹仔》,黎大炜给了我一个似是而非、似通非通的解释:“抱歉,刘德华,我们最后还是决定起用麦德和做《靓妹仔》的男主角,理由并不是谁比谁好,或谁比谁差,问题在于我们拍的是一部半纪录式的电影,而你本身跟电影的角色太像,恐怕观众看了会有作戏的感觉,失去写实片的意义。”黎大炜这个高深莫测的解释虽然我不太接受,但也没有带来太大的挫折感。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我的“A”级自信心并没有动摇过。我对着录音机这样说:“明天,又会是新的一天。”
作者:四十男女居民共居一“室”等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