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掉比尔2》
导演:昆汀-塔伦蒂诺
主演:乌玛-瑟曼、大卫-卡拉丹、戴瑞-汉娜、迈克尔-曼德森、刘家辉
评分:★★★★★
昆汀再次让我们大大的意外,电影院中多次兴奋、痛快又百感交集的鼓掌、欢呼,众多逗留到片尾音乐歇止,才恋恋不舍地离去的观众,都证明了,迷恋昆汀的电影,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
“谋”之快意
距离《干掉比尔2》上映前的两个月,每次到影院,都会习惯性地寻找海报。后来看到海报的左下角,有血红色的四个中国繁体字“谋杀比尔”。当时极度不以为然,因为从酣畅淋漓的《干掉比尔1》来看,用“杀死”或“干掉”来翻译Kill一词,显然更符合昆汀的大杀四方的影像风格。但看完《干掉比尔2》的那一刻,才发现,“谋杀”虽然在我们和译者理解的意义上仍有距离,但不可否认的是,《干掉比尔2》深得“谋”字真味,如果说《干掉比尔1》是一朵怒放的暴力之花,那么《干掉比尔2》让这花朵美丽的理由不仅仅得益于极致的暴力美学。人物对垒过程中的奇峰陡现,使得欣赏暴力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冲击,更因女主角在复仇过程中增长的智谋而充满趣味。
昆汀在解释拍摄《干掉比尔》的初衷时说,他之所以要让乌玛-瑟曼做女主角,是因为人们都爱看女人打架,更何况是乌玛这样美丽、高贵同时性感的女人。当女性传统的气质和血肉横飞的厮杀相混合,的确会产生一种残忍的美感。如果这还是一个非常有头脑的女人,人物本身的魅力无疑间更加彰现。
《干掉比尔1》让我们多次被昆汀精心设计的意外震惊,但那更多的是来自于在剑拔弩张的气氛中,某个人物在动作上的突然出动,或者难以预料的流血场面的出现,所呈现的“无常”气氛。在《干掉比尔2》中,“无常”主要是来自于“黑蛇”(乌玛-瑟曼饰)渐增的智谋,她在用无穷尽的体力来完成漫漫复仇的同时,在关键时刻都巧妙而正确地运用了学习来的武技。虽然我们都知道她最终走到幕后元凶比尔(大卫-卡拉丹饰)面前,但《干掉比尔2》除了“黑蛇”和“加利福尼亚蛇”(戴瑞-汉娜饰)在车屋中的相斗重新让我们回味了《干掉比尔2》的动作场面,其余人物之间的制服和反制服,都来自于互相的斗智:置之死地而后生,运用对手难以猜测的招式,巧妙利用对手的心理。在我们看到斗争形势由于某一方精妙并突如其来的一个招式而逆转,那种纯粹的快乐是难以形容的。
意料之中与意料之外
《干掉比尔2》的意外还有渐渐展露的人物性格,谜底都逐一显现:为什么比尔要在婚礼彩排当天残忍无情地杀死所有人,为什么女儿也无法挽回“黑蛇”杀死比尔的决心;我们同时也看到,比尔和“黑蛇”的相处原来也有那么平静的时光,比尔的弟弟巴德(迈克尔-曼德森饰)原来是这样的一个人,“加利福尼亚蛇”的阳奉阴违表明了她作为一个女人的极度凶残。昆汀在人物感情和心理上所下的功夫,在细节上的扎实,随着“黑蛇”复仇路上的步步前进,衔接上了《干掉比尔1》留下的许多伏题,在意料之外的同时给了我们意料之中的答复。
《干掉比尔2》的情节转折,都有种此因,得此果的感觉。本集人物的命运不再象《干掉比尔1》那般直来直去,不管是巴德的死,“加利福尼亚蛇”的落败,还是结局中比尔的死,都令人反复玩味于因果循环的惊人。布德是《干掉比尔2》中惟一没有被“黑蛇”亲手干掉的杀手,虽然他是所有人中让“黑蛇”几乎遭到最大失败的一名(也许比尔应该除外)。仔细探究巴德的死因,其实是来自于他自身的性格和长年杀手生涯所处的复杂环境使然,一时的贪念最终导致了死亡,“加利福尼亚蛇”对他的不屑也体现了这点。巴德被杀死的一场戏,是极为出彩的一段,通过两个角色个怀鬼胎的心理状态,让意外的到来极具戏剧性:意料中事是巴德的死,意料外的却是杀人的手段(使我们不得不叹服昆汀永不枯竭的灵感)。
“加利福尼亚蛇”中招的过程虽然与巴德大相径庭,然而仍在因果循环下无所遁形:她因为某种原因失去右眼,几年后虽然面对的人不同,却因同样的招式再次面对同样的结果。她永远笑里藏刀的毒辣阴狠和行事方式,激发了“黑蛇”的怒火,也使得她作出了冷静智慧的最后一击,而这一击与他们彼此在过去的因都有着极大的关联。比尔的因果似乎比较曲折,但仍有迹可循。他在最后决斗中被“黑蛇”击倒,充满了苦涩的因果倒错。“黑蛇”由于比尔向白眉学艺,最终因“黑蛇”对自白眉处学来的绝技的隐瞒,比尔一败涂地。其中“无常”的意味从来没有这样强烈。意料中的果,意料之外的因,成了观看《干掉比尔2》显著的感受。
无法退后的人物
在《干掉比尔2》和《干掉比尔1》中,虽然我们再无机会看到《干掉比尔1》中恣意横行的血腥场面,但《干掉比尔2》着重的不在于“杀”,而是杀的过程当中慢慢理清的人物线索和饱满性格,昆汀让角色们慢慢展露了他们的内心世界。
《干掉比尔1》中仅以声音、侧影出现的比尔,在本集中则血肉丰满,他也有苦涩的皱纹,也曾经和“黑蛇”有过一段美好时光,而片尾处两人“面对面”以及女儿的出现,使得《干掉比尔2》展现的心理层次异常丰富。“黑蛇”在看到女儿的一刻,难以置信、凄酸、欣喜、百感交集都写在脸上,相信任何人看到那个表情都会动容(乌玛的表演绝对应该给高分,宜动宜静,即是百炼钢,亦能化为绕指柔。如果她不能凭此角获得明年奥斯卡影后提名,只能说是美国演艺学会的遗憾)。此后她和比尔的对话,尽管没有动作交锋,但是相当惊心动魄,而且体现出一个母亲的万般柔肠,这正是对“黑蛇”坚定的复仇信念最好的解释。
昆汀往往喜欢在塑造人物时,表现自己对于社会文化和大众现象的关注,《低俗小说》中两个杀手的趣味横生的对话即是。《干掉比尔1》中昆汀在对白上的趣味似乎落了空,而在风格迥异的《干掉比尔1》中,他再次发挥了在台词上的才华。昆汀的人物说话都有明显的风格,喜欢用大众文化中固有的形象来解释面对的现象,发表一些旁人视为奇谈怪论的看法。《干掉比尔2》中“加利福尼亚蛇”给巴德念网络上关于蛇毒的解释,以及比尔在与“黑蛇”决斗前论述漫画英雄的一段话,都潜在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更清晰地表露了昆汀对于社会文化的独特看法和理解。这可以说是昆汀电影不变的特征。
语不惊人死不休
看昆汀的电影从来都是冒险旅程,他的创造力极为随意挥洒、卓尔不群。不管是借用老电影的桥断也好,还是大杂烩了各个时期的音乐也好,甚至是引来不同地域(尤其是东方)的文化元素也罢,这些芜杂的东西,被昆汀巧妙地运用在《干掉比尔2》各处,都显得极尽服帖。
昆汀对于《骇客帝国》以及《指环王》系列都是很不以为然的,认为大量使用特效的趋势已经开始消解电影最初打动人的力量。姑且不论他的观点是否偏激,在充分运用所有电影技巧(除电脑特效)之后,昆汀的电影在影像和音乐的配合上,总是具有无与伦比的冲击力量,这种形式上的美感,在《干掉比尔》中表现得最为完美,最终产生了不可替代的昆汀风格。
和《干掉比尔》类似,4年前的婚礼作为《干掉比尔2》的第一个章节,明亮高调的光线运用,主要人物的脸部和衣裙旁边,都出现了白色光晕,仿佛不真实的梦境。但因为观众事先都预知了惨剧,所以从门外那悠悠的笛声开始,随着比尔和“黑蛇”的每一次对话,每一个细微表情,观众的神经都难以放松,气氛营造极其成功(此处演员表现极佳,比尔深藏不露的狠辣,若无其事然而充满危险,“黑蛇”强烈的不安、意外、惊惧,极有层次地通过卡拉丹和乌玛的表演展露出来)。随着章节的变化,影片色彩也在不断变化:“黑蛇”上山在白眉处学艺故意处理得古旧之极,颗粒粗糙(其中“黑蛇”反复击打木板的场面倒是让我想起了多年前看的《武当》,女主角也是在石板上击打下了累累血痕);而其余章节,都采用了正常的光线。
《干掉比尔2》由于意外重重,在动作场面上比较简洁。虽然血腥程度比之《干掉比尔1》大大降低,但昆汀还是在“加利福尼亚蛇”落败一场大胆妄为地给了观众一个极度暴力和血腥的镜头。也许是因为《干掉比尔2》大多观察角色的心理,出现了很多次的人物面部特写镜头,甚至有时候只有角色的脸填满整个银幕,在绝妙的音乐陪衬下,捕捉人物细微的面部表情。
后记
《干掉比尔2》是今年第二部我认为值得给满分的电影。当然昆汀强烈的个人风格使得他的电影有诸多争议,正如他本人的性格,喜欢的人会痴迷其中,不喜的人可能会骂得他体无完肤。在两部电影都看完之后,会发现昆汀在上下两卷中的诉求不尽相同,甚至可以说有极大的差异。如果连成整体来看,《干掉比尔1》的影像和动作冲击力之后,《干掉比尔2》方才绵密地叙事,两者其实并不孤立,而且慢慢地在解答问题,表露昆汀最终想说的话。(本刊纽约特约记者/子君)
美国媒体评论《干掉比尔2》
一部才华横溢的复仇电影出类拔萃的收尾,塔伦蒂诺是位大师级导演。“电影采访”网站
无聊透顶,一部出色的动作片变成了令人失望的话剧。《月蚀》杂志
美国电影的成功奇迹,一部展现人性善恶丑的佳作。《滚石》杂志
无与伦比的技巧,令人兴奋。《西雅图情报员》
空洞的画面,空洞的对白。好电影是1+1=3,《干掉比尔1》+《干掉比尔2》≤2。《洛杉矶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