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废弃剧场空留落寞脸谱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07月14日09:14 新京报

  天下人都是一样,生活得越不如意,就越爱幻想,找寄托。美国的经济大萧条造就了好莱坞;而满清帝国的血色残阳也孕育了一种国粹———京剧。康乾盛世之后,国势日微,戏曲却逐渐繁荣。从前门外到珠市口的茶楼、戏园先后开了十来家,我们今天关注的中和戏院(旧称中和园)只是其中之一,在那一带算不得铮铮佼佼(形容出类拔萃,出自《后汉书》),比不上庆乐园的面积,也没有广德楼的名气(庆乐园和广德楼都在大栅栏路北,庆乐园在整条街上号称面积最大,广德楼和肉市街的广和楼东西对峙,合称两广)。要说有什么特
免费畅游内蒙古大草原 微创隆胸塑造惹火胸围
3D魔幻宫之战 激情六月彩铃大奖
别的地方,中和戏院在粮食店街北口,是从前门大街进大栅栏的第一站,商家店铺必争的黄金地段,在戏园子大量停业改行的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和戏院仍能锣鼓不停、好戏不断,多少也有赖地利的原因。

  如今的粮食店街繁华不再,喧闹依然,已经停业几年的中和戏院成了饭铺食肆间难得的清静所在,只有寻找车位的人在戏院门口稍做停留。这是一幢看起来并不古老的二层小楼,古典的屋檐上是现代的玻璃墙,玻璃墙的侧面悬空支着戏院的灯箱招牌———“中和戏院”四字居中,“台球、录像、游艺、饭庄”等小字在旁对它补充说明,在电线纵横交织的一小块空间里,清中叶以来的许多种流行娱乐方式在这里杂陈。留守空屋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下海”没给戏院带来什么额外收益,反而影响了剧场的人气,台球和录像没人来光顾,就连看戏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雅俗共赏是当年的筋骨

  拉开防盗门,剧院的走廊深处有一个亮灯的房间。从日光过渡到灯光,总让人感觉是从生活进入戏剧,生活中的悲欢离合用戏曲的形式在这里上演了二百多年了,正如门边竹简上刻的戏院简介所言,中和戏院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徽班进京的那个年代。当年的徽班既唱徽戏也演昆曲,发源于安徽的徽剧(也叫花部)在进京之前就融合了“皮簧”,在雅俗之间打开了一个通道。率先进京的三庆班不仅让乾隆龙心大悦,在民间也受到了热烈欢迎,于是,能为徽班提供演出场地的茶楼陆续开张。徽剧北上后的繁荣远胜于它在家乡的发展,由人创造的艺术也被赋予了人的特点,离开了故乡,寻找更适合生长的环境。从这个角度上讲,追求文化娱乐的北京在1790年之后的二百年里都是徽剧的天堂,徽剧在北京完成了羽化的过程,内容丰富得像世俗生活本身,色彩斑斓得像一只不死鸟。大栅栏一带的戏园子也分享了京剧的生命力,在庚子之变的大火中灰飞烟灭,不久之后又得以重建,现在的中和戏院在“时装”下仍然保留着那个年代的筋骨。

  人去楼空是如今的沉默

  然而,一种艺术的生命力未必能够天长地久,北京也未必是京剧永恒的天堂,按剧院工作人员的说法,如果戏迷后继有人,如果电视、电脑没有占据每一个现代人的眼球、耳朵和大脑,也许戏院仍然有旺盛的生命力,中和还能再重生一次。

  如今的中和戏院迫切需要重生,走廊上的地板砖已经破碎,墙壁也变得酥软,有点儿震动墙皮就一片片地剥落。那个亮灯的地方是值班室,西墙上有一扇门通向演出大厅,大厅里断了电,只从上场门中微微透出点儿自然光来。戏台上下都有护栏,应了古时“勾栏”的叫法。幕是拉开的,舞台深处还放着最后一次演出的布景,是一场丑角联唱的热闹戏。观众席上的桌椅还剩下几张,摞着靠东墙码了一排。手电光顺着桌椅扫在墙壁上,照亮了一幅又一幅黑白剧照,照片下方的名字都属于京剧的辉煌年代。再向上,除舞台以外的另三面墙都挂有脸谱的浮雕,丰满的面孔下垂着一两尺长的须髯。

  沉默的脸谱,沉默的剧场,当前门外的戏园子都归于沉默的今天,京剧在现代人心目中简化得也只剩下了不声不响的脸谱。入场门后楼上楼下演员的化妆间里早就空无一物,过道里放着许多破旧的皮沙发,大概是录像厅抑或台球厅的陈设。楼梯边立着一面蒙尘的木框雕花的试衣镜,工作人员说它算是古董,但不知古老到什么程度?有没有照出过谭鑫培的气派、尚小云的身段?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新闻搜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暴雨考验北京交通
2003年审计报告
部分省市陈化粮调查
伊武装绑架菲律宾人质
第15届世界艾滋病大会
日本调查东海资源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美洲杯激战 亚洲杯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