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据圈内人士透露,25万册的首印数已创下今年的最高纪录,新闻发布会上的海岩笑容满面。本报记者徐万涛摄
人物简介
海岩,1954年出生于北京,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要从事小说、散文以及剧本创作。十五岁应征入伍,退役后当过工人、警察、共青团干部,后从事企业管理工作,还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担任兼职教授。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代表作有《便衣警察》、《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永不瞑目》、《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玉观音》、《你的生命如此多情》《平淡生活》等。
《河流如血》内容梗概
《河流如血》以一个少年到青年的成长过程中寻找亲情的过程为主线,描写了一家四口在十几年的时间里命运的大起大落的过程。这部最新小说在保持诸多“海岩特色”的基础上,较以往作品有较大转变,更多地将家庭、伦理、亲情融会于故事当中,对于房屋中介、活体模特等形形色色的城市人物以及房屋中介等当下热门话题都有涉及。在人物故事以及价值取向的处理上,作者试图将外在时尚与内在人性的挖掘结合起来。
这个人说———干吗不让金庸和琼瑶转型,让金庸写琼瑶,琼瑶写金庸。
我还有一个文学观念是,相对“不朽”而言我追求“速朽”,只要我把道理说清了,我就不再逐字逐句打磨它。
速度是我的一个长处,质量不是我的长处。
我特别不乐意说我对文学有追求,我一说这个,人家说你追求半天就写这个,所以我只能说是挣钱。
我觉得畅销书只能说明书的销量好,而不是评价作品文学性的。
放弃涉案题材着力描写亲情,市场前景依旧被看好
本报讯(记者术术)昨日,海岩一直备受媒体关注的新作终于浮出水面,这部放弃涉案题材着力描写亲情的作品却出乎预料地有一个颇为暴力的名字———《河流如血》。
在新闻发布会上,对出版社和记者的提问,海岩妙语连珠,他告诉在场记者,现在流行起一些莫名其妙,看不太懂的名字,这部小说原来的名字是《自古忠诚无孝子》,出版社说不好。改成《河流如血》出版社就同意了。他解释说:“我比较喜欢”河流“
这个词,因为它有父母、历史、人生、命运的含义,而且,整个故事发生在一条河流的沿岸。“血”在这里边,我是当亲情、血缘来讲,而不是血腥的血。“
对于自己这部3个半月完成的35万字的新作,海岩表示,这是他9部作品中情节性、故事性最弱的一部,这本书推出来心理也没什么底。“我认为现在的读者是很残酷的,喜欢你的时候可以非常忠诚于你。不喜欢你的时候,用一秒钟就可以决定再也不看你了。”
而作为嘉宾出席新闻发布会的导演赵宝刚表示,他认为海岩这部新作非常成功,人物的心理跨度很大,写得非常到位,是一部文学性很强的成功之作。他还强调说,小说更加贴近老百姓的心态,他相信这本书能够吸引更多的读者。人民文学出版社介绍说,海岩的这部新作首印25万册,他们表示这是看货定价,他们先看过小说后,没有信心就不会签这个单。
访谈
海岩:干吗非得让我转型
关于新作
新京报:在你的新作出来之前,有人说,你的新作放弃涉案题材转写亲情是转型,你怎么看?
海岩:首先,我不承认我有什么型,我也没有什么正型。我以前也曾经跟记者说,你们干吗非得让我转型,干吗不让金庸和琼瑶转型,让金庸写琼瑶,琼瑶写金庸。
我看王安忆和王蒙的书本本也都差不多,好像也没听说让他们转型。
我这个作品跟以前的作品确实有一些差别,原来的戏是写爱情为主,这个戏主要是歌颂亲情。但是对情感的表达方式,我觉得很难转型,就像让葛优演秃子或者有头发的都是那个味道,很难变成别的型。
新京报:按照新规定涉案电视剧不能在黄金档播出,转写亲情是不是考虑到电视剧改编的问题?
海岩:因为我前8部小说全部改编成了电视剧,我就没想过我这部小说是不能改编电视剧的。这部小说写到1/3的时候,广电总局下了一个通知,涉案剧不能上黄金档。我就删掉了一个原来写好的案件。黄金档和非黄金档的价格差10倍,大家不会为了一个肯定赔钱的电视剧投拍。但我还是把它看作小说文本来处理的,没有考虑过为改编电视剧对小说做什么改造。
新京报:出版社认为这部小说在悬念的制造、人物命运的推动上,人物性格的塑造上,走得更远。而你自己却说,故事性比较弱,为什么会有这种反差?
海岩:我不知道他阅读时的感受,就事件性而言,这个小说没有特别大的事件、悬念贯穿始终,更多是靠生活琐碎的家长里短的故事组成。
关于“业余作家”
新京报:小说有大概35万字,3个半月写完,平均每个月是10多万字,速度是不是太快了?
海岩:我特别喜欢写,不太喜欢改。写的时候兴趣特别大,改的时候就兴趣特别低。所以,我还有一个文学观念是,相对“不朽”而言我追求“速朽”,只要我把道理说清了,我就不再逐字逐句打磨它。
我已经连续8年每年大概要发表80万到90万字作品,我是业余时间写作,只是每天夜里写两三个小时,其中,还有几个月的时间是歇着的,确实是写得比较快。所以,速度是我的一个长处,质量不是我的长处。
新京报:那你觉得自己的小说对得起读者吗?
海岩:我想读者喜欢我就对得起读者了。但我不能保证所有读者都喜欢我的小说,可能有一部分读者喜欢,但也可能会有一部分读者特别不喜欢。现在,我觉得小说的质量是对得起我自己的,如果我自己不喜欢,我不会交给出版社,还跟出版社讨价还价,这个脸我还要。
新京报:作为“业余作家”你的写作已经取得非常好的成绩,工作这么忙,你现在写作的动力是什么?
海岩:我特别不乐意说我对文学有追求,我一说这个,人家说你追求半天就写这个,所以我只能说是挣钱。
你非逼我回答这个问题,我就说我为了生活。我觉得自己作为一个业余作家,应该把自己在文学界的位置放低一点比较好过。
关于文学价值
新京报:那你能同意人们对你这种畅销书文学性不强的评价吗?
海岩:不同意。我觉得现在的文学标准很混乱,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什么叫文学性有多种标准,不好说谁有谁没有,我认为我的作品是有文学性的。我觉得畅销书只能说明书的销量好,而不是评价作品文学性高低的。
新京报:那你的意思是不是说销量是评价一部作品好坏的标准呢?
海岩:不是。但我们评价一部作品是不是好作品,是不是经典往往看它能流传多久。我想我的书至少不仅仅是畅销书,很多书都成为了长销书,20年前的《便衣警察》今天还在卖,还准备重拍。我估计再过20年还会有读者看我现在的作品,所以,它应该不是特别短命的那种书。
本报记者术术
新浪娱乐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