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动画生根于中国民族传统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07月16日11:58 新京报

  电影笔记

  “铁扇”与“魔镜”的伟大映射

  任何事物的出生都是值得铭记的,比如电影的诞生。当我翻看世界电影史料时,吃惊地发现,法国的电影史界把1887年8月30日定为动画的诞生日,因为那一天是法国光学家兼画
免费畅游内蒙古大草原 微创隆胸塑造惹火胸围
微星高端MP3狂降200元 激情六月彩铃大奖
家E·雷诺的光学影视机获专利的日子,而这比起卢米埃尔兄弟在1895年的圣诞夜放映《火车进站》却是早了八年多的时间。动画以技术成就宣告了它的诞生,比起以放映活动标志诞生的电影来说,它始终保持着相对独立的创作姿态,更被看做是挑战人类想象力的一种奇特的存在。

  上世纪20年代,万氏兄弟创作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动画片《大闹画室》,它宣告了中国美术电影的诞生,

  万氏兄弟的真正伟大之作当属他们在1941年完成的80分钟动画长片《铁扇公主》。抗战初期的他们怀着“以动画为武器”的信念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在“中制”

  绘制了多部《抗战标语卡通》和《抗战歌辑》。1940年,万氏兄弟回到“孤岛”上海,此时美国的卡通片《白雪公主》正在上海放映,国人竞相观看,上座历久不衰。就在这个坐标系上,大洋彼岸的一座动画王国正在蓬勃地建设着,正是1937年的一次赌注换来了它的辉煌。

  迪斯尼在1928年和1932年分别推出了世界第一部有声卡通片和彩色卡通片后,拥有更大的梦想:拍摄一部完全是动画的电影。而《白雪公主》的成功与否是迪斯尼的一场豪赌,因为迪斯尼对画面求好心切,所以制作费用节节攀升,甚至把片场都抵押给银行贷款。此举被当时的美国媒体称为“迪斯尼的傻劲”,美国影评人认为没有人会花钱看一部都是卡通的电影,没想到《白雪公主》获得了观众们的青睐,还获得了奥斯卡特别成就奖的肯定,它改变了电影史。

  我们再回过头来,《白雪公主》在上海的热映对万氏兄弟触动很大,他们决心拍一部高质量的动画长片扬眉吐气。因为风险大,《铁扇公主》险些夭折,但是万籁鸣拍着胸脯担保不亏本才使得本片没有半途而废。

  结果100多人经过一年半的苦干,最终完成的这部80分钟的动画长片再次震惊了上海滩,该片在上海的3个电影院同时放映,它的票房收入超过了当时上映的

  所有故事片,而《铁扇公主》也成为当时比肩世界动画电影的一出杰作。

  值得一提的是,万氏兄弟经过慎重考虑选择了《西游记》中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片段,颇有深意。而片中“人民大众起来争取最后胜利”这句鼓舞抗日斗争的话,放映时遭遇了电检机关的剪刀更说明了问题。比起《铁扇公主》,《白雪公主》的出发点单纯许多,迪斯尼选择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这个在西方家喻户晓的童话作为开山之作,是旨在对真、善、美的追问。熄灭熊熊火焰的“铁扇”与映射真相的“魔镜”,两者或许在无意中预言了中国、美国截然不同的动画发展道路。

  张悦

  :1941年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

  中国动画事业创始人万籁鸣曾经总结过:“动画片一在中国出现,从题材上就与西方分道扬镳了。

  在苦难的中国,为了让同胞迅速觉醒起来,我们根本没有时间开玩笑,因而形成了中国美术片与外国动画片迥然不同的特色,我们为了明确的教化作用而强调鲜明的创意,在某种程度上忽略应有的含蓄、幽默与娱乐性。这是优势,但客观上对我们后来的发展形成一定局限。“大师一语道破了当代中国动画片在创作上久久不能突破的瓶颈,中国动画片的症结是没有随着飞速变化的时代共同前进,而观众却早已经大踏步地向前了。

  关键词

  中国动画事业创始人———万籁鸣

  万籁鸣先生生于1900年,江苏南京人。万氏四兄弟是中国动画事业的开拓者,他们四人爱好一致,意志坚定,人们曾给予他们一个风趣的称号:万氏卡通。

  四兄弟的名字分别叫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和万涤寰,老大万籁鸣和老二万古蟾是孪生兄弟。其中以万籁鸣的成就最高,是创作的核心人物。据记载,当年《铁扇公主》“在大上海、新光、沪光三家影院同时放映一个多月,盛况空前,这在当时故事片中也是少见的。”

  1964年万籁鸣完成了动画巨片《大闹天宫》,在国际国内获得极高声誉。1997年10月7日,万籁鸣逝世,享年97岁。大师的墓碑上刻着几个大字———“中国动画事业创始人”,简简单单却又力拔千钧。

  万氏兄弟创作

  土壤:民族传统

  皮影戏万氏兄弟的母亲常在晚上借着烛光为他们做“兔儿拜月”、“老农晚归”和鸡、狗、羊等各种手影逗乐,所以很小他们就迷上了皮影戏,还在家里扯起白布幔,剪上几个小纸人,自演“影戏”取乐。

  走马灯1922年万氏兄弟创作卡通广告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时遇到的最大难题是背景的处理问题,正当百思不得其解之时,他们看到一种走马灯上把京剧人物画在赛璐珞透明片上,随着京剧人物的转动背后同时峰转峦移,好像京剧人物正在翻山越岭,问题终于迎刃而解。

  剪纸片1958年万古蟾导演的我国第一部剪纸动画《猪八戒吃西瓜》试制成功。万古蟾在其自述中曾谈到:“剪纸片令我满意的是它浓郁的民族风格。我国早期动画片是我和兄弟们在外国片的启发下研制的。许多年后,还或多或少地带有外国片的影响。剪纸片则不然。它根植于民间艺术,一开始就显示出鲜明的民族风格,使我国的美术电影艺术在民族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张悦

  影片解构

  独特且寓意深刻的孙悟空形象也许并非巧合,万籁鸣最具风格特点的两部作品《铁扇公主》和《大闹天宫》,都是以塑造孙悟空这个独特形象为核心的。充分理解孙悟空在万籁鸣动画片中所代表的意义,或许能更好地理解万籁鸣动画创作的意图和终极艺术追求。《铁扇公主》在当时抗日战争的时代背景下,孙悟空这个深入人心的抗争形象无疑很恰当地传达了作者反抗侵略的意图。日本学者小松泽在他1979年的一篇文章中曾经提到,当时《铁扇公主》中的“孙悟空号召人民起来反对牛魔王,实际上是讽刺日军对中国的侵略。”在一部动画片中注入符合时代需求的精神,说明万籁鸣的创作格局早已超越了一般动画片的界限。

  更难得的是,孙悟空在万籁鸣的创作中获得了延续和成长。从钻入铁扇公主的肚子小打小闹一番,到上至天庭大大搅和一场,而且万籁鸣将《西游记》原著中孙悟空被收复的下场改为最终获得胜利的结局,大大改变了原著革命不彻底的局限性,也表现出万籁鸣作为一位艺术家追求自由表达的自觉性。

  万籁鸣在回顾《大闹天宫》的创作过程时曾说过“孙悟空的外形和内在品质方面包含了他所具有的猴、神、人三者的特点,缺一不可。”万籁鸣运用他独特的动画创作,赋予了中国人民千百年来十分熟悉的“孙悟空”充满人性化的诠释和全新的命运,因此获得了几代中国观众的强烈共鸣。

  过去时

  万氏兄弟动画创作历程

  万氏兄弟于1922年制成动画广告《舒振东华文打字机》,此片即是中国美术片的雏形。

  1926年,受迪斯尼动画《从墨水瓶跳出来》启发,万氏兄弟制作了首部具有民族特色的动画片《大闹画室》。

  1935年,万氏兄弟在明星影片公司的配合下制作出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

  解放后,万氏兄弟先后返回上海加盟美影。1961-1964年,万籁鸣导演了动画巨片《大闹天宫》,终于一偿夙愿,创造出其一生最高成就,也是中国动画史至今难以逾越的经典作品。

  手塚治虫受《铁扇公主》影响决定从事动画

  手塚治虫被视为“日本动漫之父”,是现今仍走在世界前列的日本动漫业的开山祖师,其代表作《铁臂阿童木》、《森林大帝》等几乎也陪伴着一代中国读者长大,但谁能想到影响手塚治虫走上动画创作道路的竟然是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呢?

  虽然《铁扇公主》因为暗含对日本侵略中国的讽刺和抗争之意,在日本上映时受到了一定抵制,但这并没有影响银幕下的手塚治虫被当时看来还很神奇的动画所震撼,从此揭开了日本动画事业的全新篇章,这也充分说明了艺术的力量完全可以跨越民族及国家的界限。时隔四十年后,手塚治虫特地来中国拜见了当时已年近古稀的万籁鸣,两位大师合作了一幅漫画:阿童木和孙悟空握手言欢,两个对日中两国人民均含义丰富的经典动画角色,在大师笔下穿越了一切限制。

  现在时

  期待中国动画业的崛起

  中国动画业不景气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越年轻的观众越无法了解中国动画业曾拥有过的辉煌成就。

  今天的年轻人喜欢看《狮子王》、《海底总动员》,或者对“蜡笔小新”爱不释手,如果问他们看不看国产动画片,也许只能换来一句“老土”的评价。但是责任并不在这些年轻人身上,不是他们不爱看动画片,而是国产动画片的沉寂实在是太久了。永恒的经典之作《大闹天宫》和《哪吒闹海》等等毕竟已经是过去时代的回忆了,推陈出新才是现今中国动画业惟一的出路。

  如果说当年的万氏兄弟受了好莱坞影响才开始着手创作动画片,而中国的《铁扇公主》也曾启蒙了日本动画事业,那么如今吸取着手塚治虫、宫崎骏、大友克洋等人作品精华长大的中国新一代,若是其中能孕育出一批对动画制作有着全新理解的人才,那将不仅仅意味着中国动画业的春天,也使当年手塚治虫和万籁鸣两位大师合作的一幅“阿童木和孙悟空握手”的漫画,其中所蕴涵的动画精神,终于能够生生不息地流传下去。

  立足香港本土的成功动画片《麦兜故事》

  2001年《麦兜故事》香港上映十多天票房收入就超过了一千万元,超过了同期上映的宫崎骏作品《千与千寻》,于是“麦兜”被称为“一只打败宫崎骏的猪”。目前《麦兜故事续集之菠萝油王子》正在香港上映,表现显然不如前集,这是一般续集难以摆脱的窠臼。但是《麦兜故事》完全有价值作为个案给我们以启示,它的成功绝对是动画本土化的极佳范例。《麦兜故事》的制作水准与好莱坞动画片的精良无法相提并论,但是它倾注了香港观众感同身受的集体回忆,而且富有超群的想象力和赋予小人物梦想的积极主题,这才是《麦兜故事》看似奇迹一般的成功背后蕴藏的真正原因。

  表江

  〖字体:大 中 小〗 〖关闭本页〗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关键词 
音乐 明星 好歌 歌手 
酷图 刀郎 自拍 写真 







热 点 专 题
解放军东山岛军演
2003年审计报告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长春人质事件
《十面埋伏》 视频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法自行车赛 亚洲杯
见证《焦点访谈》连载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