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误入歧途”新武侠“漏洞百出”
看完了《十面埋伏》的落英缤纷,我们无可奈何地看到,在无可非议的商业运作之下,《十面埋伏》是一个值得商榷的电影剧本和一种态度上的缺失,张艺谋已经在武侠的世界里迷失自己了吗?
“埋伏”1号路:爱情怎么谈
诚如张艺谋所说:“中国的武侠片在世界占据重要的地位,是中国电影在世界电影之林的重要资源。”而纵观中国知名的武侠片,绝大部分是在广为流传的小说原著上改编而成,合理的脉络和跌宕的剧情都成为电影良好的基础。在《英雄》和《十面埋伏》中,张艺谋的原创精神固然可嘉,但事实上他和李冯、王斌依然交出了一个苍白的剧本。小妹和金捕头三天产生的感天动地的爱情,靠的难道是金捕头一时的风流倜傥和小妹的第六感觉?影片只以几场武打带出二人戏份儿,就算是对风风火火中的感情积累有个交代,可惜的是,这段被张艺谋称为“挡不住的,像山洪暴发的爱情”并没有说服观众。除了身体的接触外,影片本可以在文戏上大作文章,可惜这些都被一路的打杀冤枉地代替,二人最后一段野外激情,也显得生硬而不合情理,感觉反而是向来以感情做诱饵的小妹过于滥情,正好成就了影片本身的噱头。
“埋伏”2号路:特技怎么做
对一个喜爱武侠片的导演来说,将视觉做到极致无疑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梦想。而当《英雄》中套用了《黑客帝国》中的“子弹时间”之后,《十面埋伏》中再次出现的类似特技却有了贫乏之感。也许,大部分观众都不能满足于将《英雄》中的漫天飞蝗变成《十面埋伏》中酷似“精灵王子”的一支神箭,也不满足将一把飞刀变成若干把飞行轨迹各异的飞刀。当被好莱坞杂志报道的“具有空中制导功能的飞刀”绕过追兵的盾牌而成功偷袭后,不少观众竟然哑然失笑。
“埋伏”3号路:商业怎么国际化
从豪气冲天的《红高粱》到摧枯拉朽的《活着》,从揭示人性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到朴素自然的《一个都不能少》,张艺谋的电影中充满活力的生命激情一直在兴奋地燃烧。然而这些激情似乎已经随着《英雄》的出现而弱化了,从《十面埋伏》的诞生而不见了。伴随左右的是大张旗鼓的商业制作和宣传炒作。不可否认张艺谋的商业电影将为中国电影做出贡献,但伴随这种电影所出现的“商业隐患”已难以遮掩。
在中国,我们大可以用东方特色的商业去征服世界的观众,和田惠美设计的中国唐装真的独一无二吗?同样,影片必须要来自日本的梅林茂写一首英文歌曲,给一个美国人唱吗?在影片一片富丽堂皇的修饰下,内容的缺陷并不能被掩盖;在这样国际化的“野心组合”和剧情安排之下,是否分流了牡丹坊古韵的精彩?是否打破原本属于中国的大义武侠、属于中国的委婉爱情?
新报记者易飞
影迷期待已久的《十面埋伏》终于露面了。在把该片与《英雄》进行比较时,很多观众还是认为《十面埋伏》在剧情、画面等方面的设计不如后者,本报记者粗粗列举出一些片中的不足之处,以供观众参考。
画面壮美景色逊色《英雄》
与《英雄》相比,《十面埋伏》的景色明显差了一个等级。《英雄》有西域的浩瀚,有九寨沟的清丽山水,有横店的巍峨殿宇,而《十面埋伏》除了乌克兰枫叶正红的一个秋色全景之外再无点睛之处。重庆永川的竹林,有杀伐之气,但绿得小气,远比不上《卧虎藏龙》中的“竹林大战”。当年《英雄》用大块的色调形成了强烈的风格,但置景和造型是简约的,藏经阁可以为证。《十面埋伏》中,牡丹坊雕梁画栋,跳舞裙料佳色鲜,飞刀囊精工细做,体现出了大唐的奢华。追杀途中,镜头一转,乌克兰秋景就成了永川竹林,从光线和色调来说不太衔接。
硬伤剧情、台词离谱甚于《英雄》
当年《英雄》中陈道明扮演的秦王说了一句“要打下一个大大的疆土”而被影迷所耻笑,谁知两年后张大导演并未吸取教训,反而变本加厉,设计出了许多更为不符合逻辑的台词以博观众一笑,而且一些穿帮镜头降低了影片的可看性。
1、刘捕头和小妹久别重逢,刘捕头倾诉道:“三年来,我独自一人,无时无刻思念着你。”这句台词犯了否定之否定才是肯定的原则错误,尽管观众能够理解他的意思,但台词中却把这个意思说拧了。
2、装作盲女的小妹被金捕头救出大牢后,抚摸金捕头周身以了解对方,摸到左手时说,“左手射箭,箭法非凡。”后追兵来到,金捕头张弓搭箭,箭无虚发,观众却看到他左手张弓,右手放箭。
3、大结局之前,刘捕头和小妹分别中了飞刀,小妹左胸中刀落马,被金捕头抱起时,刀却在右胸。等到最后拔出飞刀时,刀又回到了左胸。
武戏飞刀盘旋学自“子弹时间”
《英雄》一片中,李连杰、甄子丹两位武打专业演员的加盟有效地带动了张曼玉、梁朝伟等演员的表演。而《十面埋伏》中三个非专业武打演员,很难在武打效果上推陈出新。既然演员打不出真功夫,武戏的看点就主要靠电脑特技。几场飞刀盘旋的镜头显然是其增色之处。竹林里飞刀快过土块等特效镜头从视觉和音效上看,很有气势也很耐看。可惜的是,这种源自“子弹时间”的拍摄手法是《黑客帝国》对世界电影的贡献,《十面埋伏》不过是借鉴发扬而已。
新报记者张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