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多数观众对《十面埋伏》中“牡丹坊”一节的印象会是深刻的,而章子怡跳的“仙人指路”中的芸豆击鼓和水袖击鼓是如何拍摄的呢?记者昨日采访了《十面埋伏》的美术师霍廷霄。
牡丹坊搭在北影厂
霍廷霄介绍,虽然《十面埋伏》剧本修改了多次,但牡丹坊的场景始终保留,这也是整部影片最美的一场戏———牡丹坊之战,“牡丹坊搭建花了两个半月的时间,先是做成1:1的图,然后在电脑上绘制,最后再搭,地点选择在北影厂最大的一个场子里。”
之所以取名牡丹坊,霍廷霄说牡丹是中国的国花,也能代表大唐盛世,用牡丹的概念能够提醒观众这是一部十分具有中国特色的影片。为了突出中国文化特色,牡丹坊在建筑上颇费了一番心思。“我们选择雕花窗,因为它是中国惟一的。”霍廷霄说。他介绍,这一场的主色调是“敦煌色”。所谓“敦煌色”,也就是红绿蓝三色,“因为与《英雄》风格不同,《十面埋伏》追求的是写实和辉煌,所以我们把富丽堂皇也做到了极致。”
材质是石膏和玻璃钢
霍廷霄介绍,牡丹坊做了200多根柱子,真木手工雕刻的窗四五百扇,宫灯50多盏,“我们用石膏翻好柱子之后,再彩绘,又请了40到50个安徽木匠刻了两个月。”
导演张艺谋给美工提出了一个要求:要把场景做亮,原来想做到全亮,但难度太大于是做了变通。为了使画面效果更亮,舞台上牡丹周围的18只蝴蝶用玻璃钢制成,半透明状,平地搭起的台下用射灯照射,就像一个舞台通明透亮。为表现牡丹坊的深阔特意做了三圈长,章子怡出场走过一圈又一圈回廊,旨在突出唐代建筑的极度奢华。
仙人指路特技铺就
此前,“仙人指路”更多的是武术招数的名称,之所以把它作为舞蹈的名称,据霍廷霄说创意最早来自敦煌飞天舞。他透露,起初还设计了一个盘鼓舞,在请北京舞蹈学院的老师训练章子怡时发现造型和动作都不太好,于是改成了现在的“仙人指路”长袖舞。
章子怡用的水袖最长有3米,这么长的水袖怎么能够击中距离还挺远的鼓呢?霍廷霄解释,其实他们制作了长长短短的各种水袖,因为长水袖击鼓不准确,击鼓时用短水袖———没有演员只是近距离击鼓的特写,然后再后期合成。并不符合力学原理的芸豆击鼓和水袖击鼓显然需要后期电脑特技来完成,但霍廷霄说现场还是要拍摄章子怡舞水袖、刘德华弹芸豆等镜头,拍摄这些物体的运动轨迹,然后再和后期特技相结合。
由于拍摄难度相当大,霍廷霄说牡丹坊的戏拍摄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光“仙人指路”就拍摄了20多天。投资几百万的牡丹坊场景拍完后就拆掉了,但霍廷霄说有些企业家正在和他们联系,希望购买这个制作理念。刘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