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志兴
近日,一张收录了东北“二人转”节目的光碟,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二人转”演员张小飞在表演用萨克斯吹奏《北国之春》时,不仅身着旧式的日本军服,还在脸颊两边分别画上了白底红点、类似日本太阳旗的图案。不仅如此,在整个节目的演出过程中,张小飞除频频穿插模仿日本军人行军礼的动作外,还“冒”出了好几段日语“独白”。这张碟片在
一个长途大巴上播放时,引起了众多旅客的愤怒和抗议。
此事经由媒体报道后,也引来了一致的批评。这一事件的发生,固然反映了某些艺人的道德素质和人文情怀的低下,他们打着娱乐的旗号,连基本的人格和国家尊严都可以不顾。但从另一方面看,这张有着明显严重错误的碟片,是如何突破从编辑到监制到出版社的层层把关,堂而皇之地出版并进入音像市场的?这更值得我们深思。
与目前比较严格的电视节目播出审查相比,对音像作品的出版相对比较宽松。现在不少电视节目制作完成后,都会卖出其音像版权,制作成光碟出售,这当然是一件好事,反映了电视节目的市场运作的逐渐成熟。然而,一些在电视节目播出时,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被要求删除或修改的部分,在光碟中却往往原封不动地保留了下来。这一在音像制品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也说明了目前对音像制品的监管的薄弱。
现在在一些公共场合播放碟片的现象很常见,尤其是在日益发展的高速公路的大巴车上,看碟片已经成为消除旅客们旅途疲劳的主要方式。它实际上也在起到传播的作用,某些节目的覆盖人群,在一定程度上并不亚于电视台的播出。因此,如何加强音像制品的监管力度,是出版社和相关部门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张小飞事件”就是一次很好的警示,音像制品不应成为监管的盲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