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晚报报道】余秋雨最近烦心事不少。先是新书《笛声何处》被人指称剽窃,且书中错误漏洞百出,“几乎笑掉学者大牙”(本报曾对此作过详细报道);接着他即将出版的半自传式长篇“记忆文学”《借我一生》,又因为在其中否认了自己在文革时期的历史——曾是上海写作组“石一歌”成员,而再次引爆文坛。
昨日,曾经揭露余秋雨文革问题的学者古远清教授,为本报独家发来他对余秋雨这部
“文学性人生回忆录”的看法,强烈“质疑余秋雨自传的真实性”。
出书动机 父亲故去
即将出版余秋雨这部《借我一生》新书的作家出版社人士告诉记者,余秋雨写这部作品与其父辞世有关。父亲故去后,家人打开他紧锁的私人抽屉,他发现显示父亲内心世界的文字资料,与他们所了解的父亲不同,这使余秋雨有所感悟,决定创作一部追忆往事、记录生活的作品。
《借我一生》写作始于2003年,初稿成于2004年三四月间,整部书分为五个部分。从自己的童年、大学经历,一直写到当戏剧院长,以及他写作文化苦旅、山居岁月、千禧之旅的历程。
轩然大波 否认文革行为
在新书里,余秋雨一改以往“不分辩”的态度,首次集中回应了一直以来外界批判他的诸多“罪状”。其中在书中第二部分“文革”经历中,余秋雨用了10万余字描述自己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所作所为,坚称,他自己“从来不是‘石一歌’的成员,从来没有参加过‘大批判写作组’”,“那段时间我在外地军垦农场劳动,没回过上海一天”,“谁要说我是‘石一歌’的成员,就是对我的侮蔑。”
正是这些言词,一石激起千层浪。据已看过文稿的出版界人士透露,这部近50万字的作品,很可能会在文坛激起余秋雨成名以来最大的风波。
古远清开炮 余秋雨在说谎
果然,曾经揭露余秋雨文革问题的学者古远清教授,便率先发炮。他指称,看了《借我一生》其中的两章,给人有“余郎才尽”之感。“他过去不是靠打官司来延续自己的文学生命,就是靠克隆自己,把过去的旧作改头换面,用《笛声何处》的新名出版。这回却是在‘痛说革命家史’。”
“《借我一生》中对父亲的遭遇不乏生动感人的描写,可一轮到他写自己在‘文革’写作组的经历时,能掩饰的就尽量掩饰,不能掩饰的就公然造假。如他说自己在‘文革十年间从未参加过任何大批判’,就是典型的谎言。”金陵晚报记者贺沂沂于峰
(编辑 草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