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石库门”遭遇“四合院”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07月21日05:26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苗春

  6月24日至7月11日,北京的话剧爱好者纵情体验了来自上海的话剧“甜蜜之旅”。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以下简称“上话”)的《蝴蝶是自由的》、《艺术》、《长恨歌》和《正红旗下》4部话剧在北京长安大戏院和首都剧场轮番演出,形成的观剧热潮和在坊间引发的巨大反响,使“上话进京”成为最引人关注的文化事件。

免费畅游内蒙古大草原 港台明星流行隆胸吸脂
美女啦啦队招募中 国际知名公司招聘职位

  赞誉与肯定:京沪戏剧界交流的有益之举

  此次上海话剧进京展演,引发许多业内人士的赞誉。中央戏剧学院名誉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徐晓钟说,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进京带来的4部戏流派纷呈,艺术风格多样,在剧目选择上体现了宽阔的艺术视野、良好的审美追求和很高的鉴赏能力。

  徐老师如数家珍:《蝴蝶是自由的》改编自美国百老汇的戏剧,《艺术》是法国当代喜剧,这两部戏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也有利于北京戏剧界和普通观众了解西方戏剧的基本现状。至于著名作家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它不写重大的政治事件而通过点点滴滴表现民间百姓生活的演变和人物的命运、心态,上话编演此剧,体现出不寻常的胆识以及对新作、新文学现象的关注。老舍未完成小说《正红旗下》由李龙云改编成话剧呈现在舞台上也是比较完整的,让观众体验到从清末大清帝国的衰落、列强的入侵,到百姓在国难、家觞环境下的感受以及中国人民的骨气和抗争,基调很悲愤但同时又蕴涵着老舍先生幽默的戏剧风格,对八旗子弟的小算盘、小趣味进行了善意的嘲讽,显得作品非常丰厚。另外,这4部话剧的艺术完整性是相当好的,显示出上话的艺术素养和团队精神,演出从布景、音乐、灯光、舞美都很和谐。

  总之,徐老师认为,上话不仅给北京观众带来了可供观赏的好剧,而且给北京的戏剧界带来了好的经验,对京沪两地戏剧界的交流是非常有益的。

  制作与票房:“叫好”也要“叫座”

  北京北剧场独立制作人袁鸿认为,上话的优异之处首先在于他们良好的生产模式。据这4部话剧的制作人李胜英介绍,上话现在拥有“人艺制作体”和“青话制作体”两个制作体,并在全国艺术院团中最早采取了与电视剧和电影相类似的制作人制。制作人拥有很大的自主权,从剧目决策、投资,一直到剧目排完推广“一把抓”。但制作人的硬指标是每年必须排两部新戏,全年演出不少于120场。这一制度使整个上话表现出极大的活力。据上话总经理杨绍林介绍,中心成立9年来共排演86部新戏,近年来出票率接近百分之百,2003年共演出328场,极大地促进了上海话剧市场的繁荣和发展。

  通过这次进京演出,总经理杨绍林深深感到:居住在四合院里的北京观众与居住在石库门里的上海观众,在审美习惯和审美趣味方面的确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如对《长恨歌》中打麻将一场,上海观众共鸣十分热烈,北京观众的反应则相对平淡。而让李胜英感到非常满意的是:粗粗算来,此次进京演出票房竟然略有盈余,而这样的成绩还是在对北京话剧市场相对陌生的情况下取得的。

  李胜英说,演出期间北京媒体有“《艺术》叫好不叫座,《长恨歌》叫座不叫好”的说法,其实只是阶段性的结论。比如《艺术》在上海演出时,前4场的确需要到各大学推销低价票,但到第五场已经满座,10场以后便一票难求。现在由于演员没有档期,无奈只能进京演3场,如果在北京连演10场,他认为从第四、五场以后票房会一路飘红,不存在“叫好不叫座”的问题。袁鸿认为,上话如果今后在北京进行经常性、长期的、小规模的交流演出,票房会更可观,而不必像这次多部戏捆绑演出,以及采取所谓“进京演出”的模式,“因为这种模式往往使有些人觉得一可以蹭到票,二可看可不看”。

  指摘与比较:共同的过去不同的现在和未来

  在上海话剧成为“文化事件”后,各种观众和专业、非专业人士都给予了极大关注,表达了各种看法。相对于普通观众的一些零星指摘,如《长恨歌》有些拖沓,人物性格不完整,《正红旗下》演员功力不够导致台词听不清楚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陶子对上话的4部戏有着自己的独到看法。

  她首先称赞了《蝴蝶是自由的》的香港导演李铭森对舞台节奏极其出色的控制能力,《艺术》跟国际市场接轨的极富现代感,但对《长恨歌》的态度则比较矛盾。她觉得编导对某些细部处理得很聪明,如第二场小诊所的戏,但就整个结构来说似乎有些问题。所以,她认为,要把这部小说改编成话剧还应该寻求更好的方式和创意。至于《正红旗下》,她觉得下半场的情节、人物对于上半场没有明显的发展,与其如此,还不如加力把前半场的戏作足。

  陶子感到,可能是因为自己在北京看多了林兆华、田沁欣等处理时空转化时手法的灵巧自如,此次上海的导演们给她的感觉是似乎更守成,也更传统。从上海演员的表现来看,她认为跟国家话剧院水平相当,但上话中年演员朱茵、野芒等给她的印象更深,青年演员都很敬业、尽职,但让人觉得眼前一亮、能挑大梁的“尖子”似乎还有所欠缺。

  上海和北京的话剧界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都曾经一度非常活跃,黄佐临的“写意戏剧观”更是影响了全国话剧的发展。通过比较,陶子认为,现在各地不同的观众需求、不同的创作氛围,慢慢让北京和上海的剧坛有了差异。她觉得,北京剧坛相对更多元活跃,更重视突破创新,而上海的市场化运作更成熟,做事、演戏都非常认真、勤谨,如在节目单上印了英文,有意识地照顾海外观众和利于自己的戏出口,并且有非常良好的推广和宣传意识。如此次上话专门去北大演出《艺术》,取得了异常火爆的现场演出和交流效果,“这给上海话剧品牌打下了深厚的观众基础,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4年07月21日 第七版)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关键词 
音乐 明星 好歌 歌手 
酷图 刀郎 自拍 写真 







热 点 专 题
十大空气污染最重城市
《十面埋伏》争议
2004范堡罗航空展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法自行车赛 亚洲杯
海岩新作:河流如血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