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洛勇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他对影视艺术的真挚的热爱和执着。正是这种热爱使他走向了百老汇,并且成为百老汇最出色的华裔表演艺术家,弥补了百老汇没有华人的遗憾。如今,同样满怀着对艺术的热爱,王洛勇飞回了阔别多年的祖国。在《邓小平1928》拍摄现场,记者见到了作为“特务头子”的王洛勇。
记者:这次在《邓小平1928》中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王:我在戏中演一个20年代在国民党政府里面的一个“海归派”,叫曹无容,是当年留学到牛津大学学习机械专业的一个早期的留学生。回来之后在上海第一任的自来水厂做了总工程师。后来为了更进一步地报效国民政府,我就加入了国民党的中统,主管和建设国民党的中统。应该说是和戴笠这个角色平起平坐的一个搞特工的人。
记者:你刚刚在电视剧《林海雪原》中扮演了杨子荣这个角色,那么曹无容与杨子荣区别应该很大吧?
王:曹无容在国外生活了那么长时间,而且又是知识分子,他可能在西方生活习惯、文化的影响下,当然和杨子荣是有区别的。
记者:演这样一个角色感觉如何?
王:非常好玩。我觉得演员最大的乐趣就是能够经历不同人物的生活旅程、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年代。我还从来没有穿过这种长袍马褂,戴礼帽,带金丝眼镜。我还从来没有演过这样的角色。
记者:你怎么样理解这个角色。
王:我认为他是一个非常认真、用科学方法和高效率的管理手段来清除共产党的人。演员最大的梦想就是改变自己,装龙像龙、装虎像虎。其实这个角色跟我在国外生活这么多年的经历应该说是比较接近的。我们这一批80年代离开祖国去国外学习的人,回国后都会有一些梦想,想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和现在国内的工作能够结合起来。所以我想这个人物正好跟我们这个过程有点像。当然目的是截然不同的。
记者:会不会把你在百老汇的表演经验、方法直接用在《邓小平1928》这部戏中?
王:百老汇演的是音乐剧。音乐剧从表达方式、从音乐的元素等来看,离生活中直接的现实主义表演还是有些差距。所以与其说是把百老汇的直接的技术用到这个上,还不如说把这种在西方工作了10几年的工作经验、对西方文化的有限的理解,和国内能够接得上的角色做一种掺和。
记者:你是第一次参加这种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电影,有什么感想?
王:我为什么参加这个影片的拍摄呢?我从心底里感谢邓小平。因为如果没有他当时的美国之行,没有他提出的改革开放的思想的话,我觉得我们当时出国都是不太可能的事,最起码会延迟几年。我觉得有这么个机会来参加讲一个关于邓小平的故事很好。而且我的确觉得我们应该爱戴我们的历史。我们艺术家、电影制作人、表演艺术家都应该承担一个讲中国之所以能够有今天的故事的责任。我在西方生活了这么多年,从犹太人那里,我发现他们对历史实在是太珍惜了。我觉得一个国家从经济上站起来的过程中,要真正能够站稳,是要文化的。中国是这么一个有文化的民族,但是我们很多的历史故事我们都没有去做。我觉得应该有更多的人来讲这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