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延滨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创刊号风景》引起了我的兴趣。这是一本选题独特、装帧精美的图书。
《创刊号风景》不是一本高堂讲座的学术专著,是一本介绍现代新文学史上文艺期刊
这个分支上的通俗化的读本,同时,它又是艺术品收藏的一个独特选题“文艺期刊创刊号”,因此,它向两个方面的读者展示着魅力,一是文学爱好者,二是艺术品收藏者,从而使这个不热门的题目做出了一本发行量可观的图书。此书编著者谢其章先生,在前言中写道:“杂志如海,1949年以前有目录可查的即有3万多种,1949年以后的没有目录,据最新统计是8000多种,还不算停刊的那些。”谢先生自称是个“杂志癖者”家中藏有新旧杂志3万多册,这本《创刊号风景》是杂志收藏家精品的展示,展示了1949年前,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中较有影响的70余种杂志的创刊号。这些刊物,有我们在文学史上熟知的《现代》、《新月》、《小说月报》、《文学季刊》等,更多的是只存活几期的诸多为我所不知的杂志,如《万岁》、《苦竹》、《文饭小品》等,另外有一些则与现在仍还在报刊业有影响的同名却没有渊源承续关系的杂志,如1936年的《人民文学》,收有张爱玲小说的《大家》,1942年的《收获》等,这些剪影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潮流,留下了珍贵的潮汐的水纹。同时,创刊号多,而存活期短,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一个重要的特点,那是战乱与社会动荡时期文学命运的写真。
就我而言,对这本书感兴趣,还由于我长期在文学期刊供职,而且都是较长的在某个刊物供职,所以,对文学期刊的这本简要“珍品选”类的书,也就有自己阅读的角度。
现在公开发行的正规期刊据出版署公布的资料有8000多种,还不包括各种内部发行的刊物,以及文学社团自办交流的刊物。如果在今天要收集当今社会上的创刊号,是一件非常困难的工作,因为风起潮退,创刊号更是多得难以计数。
我先后就在两个杂志社工作,1982年至1994年在四川的《星星诗刊》工作12年,1995年至今在中国作家协会的《诗刊》工作近10年。这两家刊物都是年头久远的期刊。两家诗刊同是1957年1月创刊,据说《星星》出刊时间早几天,所以号称中国历史最久的诗歌刊物。其实,比这两家诗刊更早的诗刊并不鲜见。但办得都不长,出了几期便停刊了。《星星》出刊后,也命运坎坷,维持到1960年停办。《诗刊》坚持到了1964年,出版了80期后停刊。“文化大革命”结束前后,《诗刊》与《星星》先后复刊,并一直坚持至今,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刊期最长的两家诗刊,大概在世界上也最早是刊期最多的两家诗歌刊物,成为中国文学盛世的见证。
一本杂志要办得长久,首先是有一个和平而宽容的外部环境。和平是第一位的,天天战乱,对于杂志这种连续性的出版行为是无法进行的。宽容也是重要的,1949年以后《星星》与《诗刊》的创办与停刊,都与政治与经济环境的宽松和紧张分不开。这两家期刊在近20多年里,能长办不衰,首要的原因是中国进入了和平崛起的最好发展时期。
一本杂志能办得长久,还与办刊人自身的努力分不开。在计划经济年代,《诗刊》因其“国刊”地位,发行量高达数十万。进入20世纪九十年代后,文化生活的多样化,期刊市场的多样化,《诗刊》这样一种刊物,不靠政府养活,要在市场上求生存,当然要经过办刊人自身的努力。我和我的同事们,经过近10年的努力,在文学期刊市场上找到市场定位,在期刊读者中找刊物的读者群,在办刊中努力开展大量与群众贴近的诗歌活动,树立良好的刊物姿态,同时与其它诗歌刊物互相支持形成良好的文学生态。这样的努力结果,是我们在竞争中把一本64面的月刊,变成每月两本80面刊物的半月刊。
说实话,我是职业的办刊人,编辑杂志是我的本行,写作只是我业余的活动。我喜爱《创刊号风景》是每一本创刊号杂志都让我想得出一个雄心勃勃的开始,然而,中国的新文学也就是在不断的开始后夭折,夭折后就重新努力开创。我读了这本书后也有一点小小的遗憾,我先后编辑和主持过中国最有影响的诗歌刊物,但都是一度夭折后重新复刊的“老刊物”,我没有亲自体验过“创刊号风景”,也许这是我喜爱这本书的另一个原因……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4年08月03日 第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