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郎来势汹汹,一千多万张销量造就的文化现象,你不听都不行。买了一张盗版CD回家听,比去年流行的杨坤多了些阳刚,唱法上也努力创新。可听到第3遍时,就再也不想听了。为什么?当年听崔健、罗大佑时为何有常听常新之感?
刀郎原创的几首歌里,有民谣的自然味道,有点儿摇滚的不羁微风,加上新疆民族乐器的烘托,他那中年男性的沧桑感和忧郁就发挥出来了。流行的前提首先是不难听,他的
另类注定是有一定市场的。刀郎高亢的歌声总给人以“力必多”充沛的感受。
音乐人王峰对于刀郎的流行这样说:“我觉得,从他的音乐、歌词这两个构成歌曲的主干来讲,刀郎是非常一般的,这不是批评,而是事实。每一个时期,每一个民族,无论他的主流音乐是什么,都会有类似刀郎这样一类音乐存在,所以我说刀郎只是一个现象。”
刀郎之所以火,是因为大家听惯了太多精致的,如R&B这样的音乐,而刀郎又采取了农村包围城市的市场手段,从刀郎个人来讲,他无疑是成功的。但王峰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中国流行文化或流行音乐悲哀的表现”。一些发热发烧的影视作品其实和“刀郎现象”殊途同归、如出一辙,这里引用一段评论家尼尼的原话:每一个剧组的开张都热热闹闹,街市沸腾,每一个影片都号称巨星加盟,名导操刀,空前巨制,可真正能让我们记取的作品又有几部?
高咏梅(来源:重庆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