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图书市场流行“个人史”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08月12日03:57 北京晨报

  正在热销的余秋雨《借我一生》再次让读者重温了“个人史”的概念,与此同时,网络上对“私人史”的征集也已开始,虽然“个人史”这个概念还非常民间,但它的出现却印证了时下文化环境的宽容。

  “个人史”今年是主打

独家发布章子怡的秘密 港台明星流行隆胸吸脂
中国路 大众心 同方4999元超线程电脑

  2003年初,《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学》的出版,为年内一部分畅销书定下了名宿自述的基调。之后,黄永玉的《比我老的老头》、陈四益的《臆说前辈》等,悄然带起个人回顾文字的风气。人们针对这种通过对一个个个体人的经历而写就的文字,为它们起了个新名——“个人史”。

  当杨绛女士《我们仨》让人们终于看到了钱家的旧事风情,一个物质贫瘠岁月里知识分子家庭中的亲情被人们竞相捧读,不到一年超过40万册的销量,就成为这段时间“个人史”风行的经典。2004年,“个人史”风继续蔓延,《我负丹青——吴冠中自传》、《郭宝昌自述》、聂华苓的《三生三世》、徐星的《剩下的都是自己》、周国平的“心灵自传”《岁月与性情》、余秋雨的《借我一生》、杜高的《再见昨天》、陕西师大出版社出版的《温故》(系列)等,都成为人们关注的“个人史”。

  “个人史”还没确定概念

  出版了这么多“回顾叙述”,但至今“个人史”的概念还只是民间的提法。史学家王春瑜先生认为,“个人史”频繁出版是好事,“今天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记忆写出自己眼中的往事,这至少是我们文化越来越宽容的表现。”

  在王先生看来,这种“个人史”不同于以往的传记,也与励志类成功人士回忆自己成功经历的书不一样。它们多是以一些历史上有特殊经历的人物或自说自话,或言说他人他家事,“每个人就是历史的一个角落,无数个边角拼凑起来,可以为历史留下珍贵的侧影。”作家陈四益先生也认为,个人经历反映的往往是其身后的政治、历史和文化面貌,“官书”的记录过程中材料的取舍受政治因素影响,个人史可以对这种不足起弥补作用。

  “个人史”还嫌超前

  周国平的《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自7月份面世以来,毁誉参半,而因其中用重要篇幅讲述了他和郭世英的交往以及郭世英之死,其中涉及“告密者”问题,已经引起当事人的不满。余秋雨《借我一生》更被很多人逐字逐句地清点校正。

  中国社科院不愿透露身份的张先生说,如今的“个人史”都是名人的个人史,而这些人所写文字,有些明显地带有不单纯的目的,可能为了营造出某种品质而故作“装饰”。张先生认为,就目前国人的心态,个人史出台还嫌太早,“如果我们的文化再进步一些,人们对于往事的心态再平和一些,个人史中中国社会的面貌才能更成熟些。”而出版界人士则认为,“个人史”的突然流行,其实并没有太多的文化原因,主要是商业需求的促成。

  记者了解到,2002年日本新潮社出版的《自己的书——2001年的记录》,完全是一个普通人对自己日常生活情况的记录,但是这种个人史两个月销售了30万本。而日本近年来每年自费出版的4万种书籍中,个人史能占到30%左右。据分析,许多人有写书当作家的追求,《自己的书》可以帮助人们简单、轻松地实现著书的梦想。

  晨报记者 孙红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关键词 
 免费电影 明星美图 
 一米阳光 日韩歌手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球迷关注亚洲杯决赛
雅典奥运FLASH演示
赵薇邹雪纠纷
广州新白云机场图片集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话题-上海与城市榜样
可爱淘《狼的诱惑》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