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电影颁奖的盛事将会很多,伴随着颁奖一个不和谐的音符就是许多并没有公映的影片被提名,而且数量很多。比如即将举行颁奖的华表奖,《茉莉花开》虽然没有公映却依然获得角逐最佳男女主角的提名。比如,前日刚刚落下帷幕的金鸡百花电影节提名新闻发布会,多部电影都未公映也获得了提名,为何有这么多未公映电影受到了如此待遇呢?
未公映电影接连获得国家级电影奖提名凸显了国产电影的“拮据”现状。电影“荒
”使得电影节在提名时不得不考虑那些来不及放映的电影。我国六大电影集团一年的电影产量大概在一百部左右,其中真正能够公映的大概是40多部,而在公映的电影中真正有市场反映的则少之又少。许多电影即使是公映了,但是观众知道的很少,没有什么印象,也就误以为没有公映呢。未公映电影连获提名还和我国的电影发行体制紧密相连。
我国的电影发行体制虽然实行市场放映的政策,但是其中并没有完全摆脱政策主导和政府扶持型状态,说明电影发行体制还是处在一种双重状态下。这种体制,基层影院为保证自身利润,全心投入了国外大片的宣传,而国产影片本身又由于市场号召力缺乏,难以保证票房,自然也在基层失宠了。
而国家为了扶持国产电影,在华表奖、金鸡奖上都有一些资金奖励,如华表奖给一等奖影片的奖励达到了100万,所以,为不使投入亏损,电影厂基本上都会争取当年的评奖,而这些影片很多是刚刚制作完成,档期都被国外大片所“占据”,根本就没有放映的档期,因此虽然没有放映也只好“硬着头皮”去拼奖了。
另外,未公映影片被提名还和我国特有的奖励机制有关。在各大电影制片厂获奖是考核制片人、导演、演员以及其他制作人员的一个量化标准,获得金鸡奖、百花奖、华表奖、五个一工程奖等也是导演身份的一个象征。
作为国家级的电影奖,它的奖励应该对整个行业具有指导意义。而现在完全偏离市场的电影评奖制度,不把市场作为一个量化指标来衡量标准的电影奖,容易使电影制作人员产生一种误导,从本质上重奖励,轻票房,致使国产电影更加陷入了一个旋涡,也可以说是恶性循环之中。国产电影“奔奖而去”的积弊现在已经使整个电影行业积重难返,改革中国电影的内容很多,电影奖改革也必须列入重中之重。
作者:毋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