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泥鸽靶》
作者:弗兰克·帕特诺伊
版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4年8月
定价:28.00元
客户就像泥鸽靶一样,经纪人一遇风险,首先想到和瞄准的就是泥鸽靶,泥鸽靶成了经纪人转移风险的工具。在经纪人赚得钵满盆满时,客户却如泥鸽靶一般,重者被击得粉身碎骨,轻者也难得全肤。
“我撕掉了他的脸。”
“在一堆闪亮的崭新猎枪中相互拥抱的小兔。”
如果不说这些话出自一本书,你会想到什么?恐怖大片?就算是提示了这是一本书中的对白,你更多想到的,可能也是暴力书或恐怖书。
很遗憾,你的猜测是错的。在一本讲金融衍生品的书———《泥鸽靶》中,充斥着这样的对白。在这本揭露金融衍生品经纪人欺骗不知详情的客户的书中,客户就像泥鸽靶一样,经纪人一遇风险,首先想到和瞄准的就是泥鸽靶,泥鸽靶成了经纪人转移风险的工具。在经纪人赚得钵满盆满时,客户却如泥鸽靶一般,重者被击得粉身碎骨,轻者也难得全肤。
当然,如果没有与金融衍生品经纪人零距离接触经验,不但难以举出生动的实例,更遑论让人信服了。《泥鸽靶》的作者弗兰克·帕特诺伊是金融衍生品业务的内部人,曾亲身体验金融衍生品经纪人的贪婪与有恃无恐。这也是该书打动人的地方。本来,我等普通人眼中,金融衍生品行业是多么复杂高深,非一般人可为,而摩根士丹利等金融巨头的名声又是多么显赫,非一般公司可比。也难怪《骗术扑克》的著者迈克尔·刘易斯说:“衍生产品交易是一场血腥的游戏,猎物就是毫无防备的投资者。读读这本书吧,否则……“当然,刘易斯的话有对衍生产品复杂危险的感慨,但不乏对金融从业人员职业操守的担忧。
原来不止中国有职业操守问题。中国有农药泡火腿,有收不到红包就不给人做手术,也有金融机构从业人员中饱私囊违规放贷几个亿,但比起书中提到视10亿美元的交易如儿戏的经纪人、以谁设的骗局最高明为荣的经纪人而言,似乎有小巫见大巫之感:书中提到的投资者是“在一堆闪亮的崭新猎枪中相互拥抱的小兔”,经纪人“能够毫不犹豫地一枪射中小兔的两眼中间”。
美国有证券交易委员会、公共责任委员会,有《金融服务现代化法》,中国有银监会、证监会,有《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美国和中国的金融从业人员上岗前都接受过敬业爱岗、奉献服务、恪尽职守、坚持原则的教育和培训,为什么还会有不少人违背道德,一枪把客户“轰上西天”呢?
信息不对称当然是重要原因。企业的利润驱使和生存竞争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只会愈演愈烈,人性的贪婪也不可能靠几天的培训就泯灭了。既然主观能动无法消除,就只能遏制它们发生的客观环境,就要加强信息透明、信息对称。
投资者之所以为泥鸽靶,就是因为你不懂,所以骗你没商量!科技日新月异,人们不懂的东西越来越多,金融机构所能利用的手段、创新也越来越多,比如“BIGS”,“MX”,听上去多么诱人,可事实呢,是经过层层包装,让投资者看不到产品真面目的垃圾!分工越来越细,号称第三方独立权威的专业机构也越来越多,审计、评级、公正、鉴定,要什么肯定能找到什么,可是他们如何运作,评判的程序和标准是怎样的,我们一无所知。机构合作的黑幕越来越厚,钞票能叠出“AAA”,连保守的保险公司、政府都上当受骗,欲哭无泪,普通百姓又奈何呢!
所以,如果有一天,信息对称了,投资者都知道PERLS、PLUS里面有些什么股票、债券、外汇;都知道标准普尔的评级是指发债机构,还是还息机构,有没有特殊限定;都知道维尔京群岛那些公司在股权上到底处于什么样地位;都知道自己本来无权参与的外汇汇率业务是否被换成另外一个好听的名字,风险却被转嫁到了自己头上的时候,奥兰治县、巴林银行的惨剧就不会再发生,到花旗银行存支票的经纪人队伍也应该不会延伸到街上了。
写到这里,突然想到一个悖论,这本书本来就是内部人的一家之言,我们相对这个行业本来就是信息不对称的。弗兰克·帕特诺伊说的都是真的吗?
书评人林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