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媒体痛批“公款追星”时,许多大型节庆活动成为”众矢之的,“广西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却从来对“公款追星”说不。广西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从1999年11月首届至今,在市场运作中健康发展,已成为中国文化产业的一块金字招牌。背后有何秘诀?
南宁一位演出商陈先生披露:1999年,最初办民歌节时也采取财政支撑的模式,晚会办完,财政却支出了近千万。为此,南宁市政府几经讨论决定:民歌节照办,但坚决实行“
断奶”政策,市政府不再拨款。随后成立了“大地飞歌”公司,让民歌节自己找市场,完全按市场化运作。经过3年的摸索,他们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同时,公司聘请了国内一流的文化经纪人,将民歌艺术节打造成更多的经营性质项目,同时不断完善、增加对赞助商的回报项目。他们采取的办法是,引入市场机制,千方百计将民歌艺术节“分类打包”成许多商业项目,让商家自愿地掏钱获取“独家冠名权”、“专用指定权”等等回报。
连续两年的市场化的运作,使一些企业从民歌艺术节的巨大影响力中看到了广告投入的效益。据大地飞歌公司透露:2003年共有47家企业为民歌艺术节提供1700多万元的赞助,其中40%多的企业是主动找上门来。加上门票收入近千万元,办节所需费用基本解决。而2004年民歌节招商,更是形势喜人,愿意赞助民歌节的企业就有上百家。
记者杜恩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