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明星全接触 >正文
张爱玲在美生活拮据 致丈夫赖雅6封家书被发现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09月09日08:26 东方网-文汇报

  文/本报记者陈熙涵 张爱玲研究已成“显学”,但张爱玲生平和创作研究中还存在许多盲区。特别是1960年代后张在美国的生活状况究竟怎样?与赖雅的感情状况如何?为什么张爱玲去美国后再没写出“灵光”的作品?

  最近一期《上海文学》刊发了一组最新发现的张爱玲书信,披露了张爱玲上世纪60年代以后在美国动荡拮据的生活状况和无法静心创作的精神状态,张学研究者陈子善教授指
伤痛无忧,活力无限! 微创隆胸塑造惹火胸围
一拍广场,惊喜不断 美式MP3 SOUL登陆中国
称,“虽然这些书简都是据英文原信译出,笔调还是时见《流言》余韵……吉光片羽,都弥足珍贵。”

  写给丈夫家书 倾吐真情实感

  这组书信包括台湾学者周芬伶发现的张爱玲1962年1月至3月致丈夫赖雅的6封家书和另一位台湾学者苏伟贞提供的张爱玲1966年6月致英国驻华盛顿大使馆的信函。配合这些书信发表的,还有陈子善的《张爱玲海外生活的“另一炉香”》、周芬伶《赖雅日记中的张爱玲》、苏伟贞《张爱玲与名词荒——关于〈文革的结束〉及〈知青下放〉》等文。

  陈子善指出,虽然7年前,美国夏志清教授公布了张爱玲1963年至1982年间给他的100封信札,5年前香港刘绍铭教授又介绍了张爱玲1966年至1967年间给他的18封信札(部分),不过因为夏刘两人是张的友人,张致他们的信仍然比较矜持,比较抽象。而在给赖雅的6封书信中,张爱玲倾吐了许多“不足为外人道”的话,使我们有可能了解一个更为真实的张爱玲。

  夫妻感情甚笃 生活狼狈不堪

  当时张爱玲与赖雅分居两地,为筹措给赖雅治病的费用,张爱玲奔走于港台之间,寄人篱下,狼狈不堪,心情特别恶劣,甚至与友情深厚的宋淇夫妇也发生了龃龉。凡此种种,张爱玲都在信中毫无保留地向丈夫倾诉。

  从这6封信中看,张爱玲与赖雅之间不像外界所猜测的那样感情疏离,相反是爱情甚笃,相濡以沫。信中有爱玲对两人未来生活的规划,对自己未来创作的自许,可惜赖雅过早去世,使张爱玲对未来的希望全部落空。这也是张日后越搬越边缘,情绪日益低落,后期生活几乎完全与世隔绝的一个原因。

  而张爱玲1966年6月4日致大使馆的信函,则澄清了张爱玲两度留学香港大学过程中的一次纠葛,从中也体现了张爱玲性格中“凡属于我应得的我必斤斤计较”的一面。

  采访少帅遭拒 像狗一样工作

  从周芬伶披露的这6封信可以看出张爱玲从来美时怀揣文学壮志到感觉来日大难,频频受到健康、经济、友谊等方面的打击挫败,最终“疯言疯语”的整个心理变化。

  正当40岁的她自觉创作力正旺盛,计划写一本张学良的小说《少帅》。她一直幻想着能在纽约写成一部新小说,扬名立万。但随着赖雅的中风病倒,加上之前张学良拒绝接受张爱玲采访等一系列打击,张爱玲的小说梦和城市梦也做完了。

  贯穿书信中的一个重要话题,则是经济的困窘。张爱玲向丈夫关照如何节省每一笔开支,以竭力维持生计。最令张爱玲感到悲苦失望的,是她为了挣钱而不得不独自去香港为电影公司写剧本《红楼梦》,然而剧本总不能令电影公司满意,三个月苦工换来一场空,身体又坏:“辛苦的从早上十点写到凌晨一点,手脚都肿了”,焦躁失眠,独自苦撑,“工作了几个月,像只狗一样,却没有拿到一份酬劳”;怀着希望的远东之行给她身心带来诸多的困扰和折磨,“‘疯言疯语’成了我唯一可用的心理道具”。这6封家信令人眼鼻发酸,欲哭无泪,谁说张爱玲冷漠无情?

  赖雅的日记,则记录了与张爱玲初婚时的甜蜜,张在写作上的持续努力以及种种不如意经验,比如美国出版公司拒出她在大陆时写的小说,而她新写的中国题材的小说又一再被退稿等等。对这一阶段的张爱玲来说,生活充满挫折。


评论 | 星光无限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关键词 
 免费电影 电视剧 明星
 一米阳光 七里香 江南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第61届威尼斯电影节
北京将更换出租车车型
庆祝第20个教师节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周而复:往事回首录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