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晚报报道】9月11日,凤凰卫视《鲁豫有约》栏目对余秋雨作了“封笔”专访,余秋雨隆重宣布了自己“封笔”的消息。余秋雨“封笔”已不是第一次,而就在他喊着“封笔”的同时,其形形色色的各种作品集却在书市上大行其道。那么,这一次余氏“凤凰卫视”版的“封笔”卖的又是什么药呢,曾经和余秋雨对簿公堂的武汉中南财经大学的古远清教授给记者打来电话,道破余秋雨“伎俩”,并指出:江郎才尽的余秋雨甚至已经走起了低俗写作,写起了“黄段子”。
封笔一次出一本新书
据了解,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余秋雨就宣布过封笔,当时是因为《文化苦旅》盗版太多。此后出版《霜冷长河》、《山居笔记》、《千年一叹》时,他总在新书出版之前宣布封笔。算上这一次,余秋雨是第四次“封笔”。
“这是商人推销商品的骗人手法!就像‘拆迁!狂甩’一类广告,在告诉读者,‘最后两天了,机会难得!’大家赶紧来买我余秋雨的书!”对于余秋雨的封笔言论,冷眼旁观的古远清已见怪不怪,他认为,这是余秋雨推销自己作品集的一种拙劣伎俩。
“凡是受到社会各界的尖锐批评时,余秋雨就装出一副可怜相,说面对巨大压力,他只能封笔。可每说一次就有一本新著问世。他这次故伎重演,说封笔原来是为了推销他的自传《借我一生》和即将出版的四卷本学术文集。”古远清如此分析余秋雨为何这般热衷祭出“封笔”法宝的原因,古远清幽默地说:“这正是,‘又说封笔不干了,自认晦气把霉倒;‘惨’字后面原是钱,狂甩莫道君行早!”
余秋雨开写黄段子
正如古远清所说,余氏频频宣布要“封笔”,但《笛声何处》、《借我一生》等散文集却一本本地出现在书市上。对于这些书,古远清认为,都是些“一蟹不如一蟹”的货色,余秋雨在忙着把自己的旧作拼凑成新著出版,比如《笛声何处》。“他不仅重复自己,而且还重复别人,准确地说,是在剽窃别人的成果。比如他就剽窃了刘东、章培恒等学者的研究成果!”
记者注意到,古远清对《笛声何处》、《借我一生》的恶评并非由于其与余秋雨的打了官司的紧张关系,在接受采访时,古远清对《文化苦旅》大为赞赏,认为是“优质的精神食粮”!
更为惊人的是,古远清指出,江郎才尽的余秋雨甚至已经走起了走低俗写作,哗众取宠的路子。古远清指出,余秋雨最近在《文汇读书周报》上发表的一篇推荐散文集《春光乍泄》就很离谱,影射男女身体私密器官,古远清气愤地说:“这那里是什么文化散文,分明是黄段子嘛!”
《借我一生》满目造假
至于和“封笔”紧密关联的《借我一生》,古远清早细细看过,并对记者逐字逐句地指出书中数不胜数荒谬造假之处。
古远清说,余秋雨在书中有专门一章写“余古官司”,其中记述歪曲官司真相。比如双方和解时,余自动放弃侵权指控和16万元的索赔,他却在书中说自己赢了。余秋雨还在书中说连“国防部长”都称他为“老战友”,又说“文革”前,“全国最难考的学校是上海戏剧学院”,他一考就中。熟悉余秋雨历史的人就要问问了,上海戏剧学院怎么会比北大还要难考,而余又怎么担得起“战友”这个不一般的称呼呢?
余秋雨在557页称自己“是一个能够原谅一切的人,心底不留隔夜之怨”,古远清说,这是“地道的谎言”,因为余秋雨最近连续七次在媒体上点名攻击古远清,骂古远清的文章是“满纸疯言,风行天下”;骂批评他的人都是“历史的盗墓贼,中国的新纳粹”。古远清说:“看看,余秋雨已经完全失控失态了,他说他的自传全部真实,这可能吗?!”记者 于峰
(编辑 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