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伴随着中国电影共同兴衰起落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09月14日10:39 新京报

  第90期:1950年新中国第一本电影杂志《大众电影》创刊这是《大众电影》各个时期的封面,从中可以看出《大众电影》历经数十年的变迁。

  电影笔记

  应该说,新中国成立后,电影才真正做到了普及,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成为国人心
伤痛无忧,活力无限! 微创隆胸塑造惹火胸围
4999液晶电脑轻松购 美式MP3 SOUL登陆中国
目中最繁盛的精神图腾。

  而作为电影最直接的衍生品———电影杂志,也成为热衷观影者最重要的精神食粮。

  现在专业非专业的电影杂志,怕也有几十家之多。但要说到历史悠久,受众群最为广泛的,当算有50年历史之久的《大众电影》。

  在它的高峰期,大概现在所有杂志发行量绑在一起,都对之望尘莫及。“文革”前《大众电影》最大的贡献是推出了“百花奖”,这是周恩来总理提议的,由群众从这本杂志上取得选票,选出自己最喜爱的电影和演员。最初的百花奖只办了两届,1962年的最佳影片是《红色娘子军》,1963年是《李双双》,随后便中途夭折,直到1980年,“百花奖”才再度争奇斗艳起来。《大众电影》也进入它的黄金期,不仅是电影期刊界的龙头老大,更成为刚脱掉一身蓝、一身黑的人们心目中一块响当当的时尚晴雨表。在这之后,各电影制片厂也办起了各自的电影杂志,比较有影响的有《电影世界》(长影)、《上影画报》、《北影画报》、《电影故事》等。

  进入90年代后,随着中国电影格局的变化,《大众电影》已不复当年的风光无限。几经改版,仍无太大起色,但它仍坚持对国产电影密切关注。而由《大众电影》种植的“百花奖”,因种种原由,已是明日黄花。世纪之交,虽然中国电影仍是门庭冷落,但世界上最庞大也最具观影经验的影迷群落已经逐渐成熟,新的电影期刊热潮随之发起。发祥地在冰城哈尔滨,首家是《电影世界》,改版后叫《电影show》。

  紧跟其后的是《看电影》(其前身为峨影厂创办的《电影作品》),此杂志现已成为国内销量最大的电影杂志。这两本杂志一面世,便注定是影迷色彩浓厚的风格,其编辑人员皆年轻并有着丰富的观影经验,但并非科班出身。两本杂志在视野上都力求面对世界影坛,好莱坞是重中之重,这也是为了符合中国当下影迷的观影趋向。

  在它们之后,《新电影》于2002年在北京创刊,其前身即是《北影画报》。随着《看电影》迁往上海,中国电影期刊在现阶段暂时呈三足鼎立之势。除此之外,各类DVD相关刊物也纷纷出笼,成为电影期刊界的又一支生力军,其能量不容小觑。

  中国电影期刊现在已做到了与世界同步,并伴随着新中国电影有了半个世纪的漫长征程。有人曾说就算中国电影“死”了,这些期刊还能存活下去,但愿这不是事实。大家都有着唇亡齿寒的危机感,应会更健康一些,更理直气壮一些。

  袁先从字里行间找寻电影的真相

  《大众电影》是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而创办起来的,它的宗旨即是介绍国产电影,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电影和电影市场的起伏跌宕也深深影响着《大众电影》的兴衰起落。上世纪80年代正是全民热衷于电影的火热时代,《大众电影》在黄金时期最高销量达近千万册。对于如今的电影杂志,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虽然背后有着浓重的时代原因,但其中令人最感无奈的,恐怕仍是中国电影长期疲软所造成的。

  寻访

  原《大众电影》杂志副主编唐家仁老先生细述办刊经历

  “陪伴《大众电影》一路走来”

  1950年,电影理论家、影评家安德烈·巴赞创办了法国的《电影手册》。同在1950年,新中国也诞生了自己的一份电影刊物———《大众电影》,它诞生在上海,发展在北京。时隔五十载沧桑变迁,我们寻访到原《大众电影》杂志的副主编、原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现年80岁高龄的唐家仁老先生。

  创刊:《团的儿子》做封面

  《大众电影》是1950年6月创刊的,我在1950年冬天进入《大众电影》,那时《大众电影》的主任是梅朵。那时候《大众电影》人很少的,除了梅朵也就三四位同志,而且是半月刊,所以每个人都是“多面手”,编辑、美编、排版、校对样样精通,那时的工作气氛非常好,每个人都很尽力,合作得也很愉快。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大众电影》的创刊号,正好是6月1日国际儿童节,我们就以前苏联影片《团的儿子》中那个小男孩的照片做封面。杂志全部是黑白的,不到32面,比较薄,画页也比较少,也没有电影剧照,所以那个时候我们就自己做封面设计,自己画插图,这很锻炼人。

  杂志刚一出来非常受欢迎,创刊号印了1000本,全部卖光,后来又再版了很多。当时正是抗美援朝时期,美国影片不允许放了,就只能放国产影片,当时夏衍、于伶等认为有必要做一份新式的电影杂志,多介绍前苏联及东欧兄弟国家的影片和我们自己的国产影片,面向广大群众。

  移师:根植于新土壤

  做了两年的时间,大事情来了,就是关于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因为这部影片我们在杂志上是做过重点介绍的,上面就要求我们把还没有卖出的刊物都回收,当然卖出去的就没有办法了。北京、上海等地的“文艺整风运动”开始,我们就依照上面的安排来到北京。

  因为《大众电影》基础很好,于是当时在北京的另一个电影刊物《新电影》并入我们的杂志,《大众电影》杂志社成立,归中央电影局领导。

  那时候分组很细,工作人员也有二三十人了,有评论组、影讯组、读者来信组,还有印刷、发行以及行政人员。杂志当时还是不好办,因为要求很严,有时一个文字的错误都要上纲批判。由于思想紧张,所以版面上也不如刚开始那么生动了。60年代初《大众电影》停刊了,直到1979年才重新恢复。

  复刊:新辉煌时刻

  在我看过的很多读者来信中,都曾提到在没有杂志、没有电影看的情况下,他们是如何把以前的《大众电影》宝贝似地藏起来反复看,这是令我至今都很感动的事情。就在粉碎“四人帮”之后《大众电影》准备复刊,我在北影厂编导室工作,1976年被调回中国电影家协会筹备《大众电影》的复刊筹备工作。

  1979年复刊后的第一期按时出版,各方的反映都很好,那时林杉任主编,我任副主编具体负责版面。设立了几个部门:影讯组、评论组、读者来信组、美编组,另外还有两个摄影记者,配置比较全面了。

  当时的刊物比较少,《大众电影》也真算赶巧,因为刊物本身也比较活泼,画页增加,封底封面都采用照片的形式,所以很受读者欢迎。

  虽然是“重点影片,重点介绍”,但像美术片、纪录戏曲片等其他片种我们也介绍,内容多样化。这直接影响到发行量,到1981年时,最高的发行量曾达到965万份。

  当时美国的记者、编辑对我们说《大众电影》真了不起,发行量超过了美国的《读者文摘》,我说“那是因为我们人多啊!”

  我现在回想起来,如果50年代的时候,北京真有一本很好的电影刊物就不会把《大众电影》移植来了,而《大众电影》或许就永远是一本地方刊物。而这样一本电影刊物真正做到创新、开拓,有自己的风格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是很不容易的,没有“左”,也没有“右”,对影片和影人都比较公正。现在这些五六十岁的人都有可能就是我们的老读者,陪伴《大众电影》一路走来。

  口述:唐家仁(《大众电影》原副主编)

  采写:本报记者张悦

  花絮

  周总理与卓别林合影

  《大众电影》刚复刊时,开始介绍卓别林这位喜剧大师。80年代初,《大众电影》的编辑偶然发现一张周恩来总理同卓别林的合影,这张照片以前从未刊登过,是1954年周总理去瑞士日内瓦开会时同卓别林的合影。《大众电影》果断发表出来,很受群众欢迎,其他报纸也纷纷转载。

  封底的“接吻”照片

  《大众电影》在1979年曾用法国影片《水晶鞋与玫瑰花》中一张男女主角的接吻照片做封底。西北的一位读者来信批评封底采用有问题。《大众电影》把这封读者来信刊登后,一连四五期讨论关于“接吻”照片是否能够刊登的问题,每天收到读者来信上千封。最后正面意见压倒反面意见。

  “百花奖”走群众路线

  “百花奖”是我国文化创作领域最早的奖项,1962年、1963年分别举行第一、二届。1964年第三届“百花奖”筹备期间,“文艺整风运动”开始,读者选票已经回收完毕但最后的颁奖会被迫取消。1980年恢复“百花奖”评选,群众反响热烈。

  口述:唐家仁

  采写:本报记者张悦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关键词 
 免费电影 电视剧 明星
 一米阳光 刘德华 刀郎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中超联赛重燃战火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央行加息在即?
我要买房有问必答
近期降价车型一览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话题:成吉思汗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