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着彝族特有的帽子,着一袭少数民族长裙,昨日为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来上海的杨丽萍,甫一露面即以特色着装引起各方惊叹,可更让人惊叹的还在后头:有记者询问这着装是否专为演出而备,杨丽萍笑着说,“我平时穿衣服就是这样的”。她说,团里70%以上的演员都来自于云南乡间,每场演出结束,她都要给这些非专业演员打分,按照分数拉开演员们的收入差距。而提到目前中国舞蹈缺乏自己的音乐时,这位另类舞蹈家更是大胆直言:“现在没有太多的中国作曲家会专为舞蹈去写音乐,这是我们舞蹈界的悲哀。”
另类一:食指对碰只因“手足无措”
杨丽萍来上海,是因为其策划并主演的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即将于本月30日至下月2日在上海大剧院演出,这个在2004年度第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舞蹈诗比赛中连获5项大奖的剧目,以原汁原味的民族歌舞元素和民族民间着装的生活原型,展示了天地自然、人文情怀,以及对生命起源的追溯、生命过程的礼赞和生命永恒的期盼。
原以为昨天以一袭彝族服装出现在记者面前的杨丽萍,是刻意为宣传《云南映象》而着装,谁知她轻松地否认了记者的猜想:“我平时就是这个打扮,不是什么特别的安排。”她告诉记者,自己在云南民间采风的时候,喜欢到处搜集各民族的小饰品,平时穿衣服就尽量把小饰品都利用上,不知不觉就让人感觉很有“民族”风情,“但也不能太过了,否则走在街上,会很突兀的”。
采访中,记者发现,但凡在倾听他人发言时,杨丽萍那双曾惟妙惟肖展现出“孔雀”灵气的双手,总会不自觉地食指对碰,一问才知,这是这位另类舞蹈家的习惯动作,“我在手足无措的时候,就会出现这样的手势。”看来,在舞台上能轻松舞蹈的杨丽萍,台下接受媒体采访却还是会忍不住紧张。
另类二:每场演出后严格打分
昨天和杨丽萍同来的,还有一个5岁大的小女孩,名叫彩旗,据说是杨在采风时意外发现的一位有舞蹈天赋的女孩,同时她也是《云南映象》舞蹈团里年龄最小的一名演员。据杨丽萍介绍,现在团里70%以上的成员都来自于云南乡间,多数是她在采风时发掘的“天生的舞蹈家”,“我也是从村寨出来的,没有经过专业的舞蹈训练,我觉得身体的语汇是天生的、自然的。在云南乡间,有很多这样天生的舞蹈者”。
由于团员多数不是专业演员,管理起来相对就比较困难,对此,杨丽萍有自己独特的管理方式:“每次演出结束后,我们都要实行严格的‘打分制’,为每个演员打分,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就扣去一些分数,表现好的就增加一些分。”据《云南映象》总经理荆林介绍,打分的分数直接与演员的演出工资挂钩,1分代表1元2角,由此公平地拉开了团员们的收入差距。荆林透露,《云南映象》目前已经摆脱了开排时资金短缺的窘境,“当我们演到第150场左右的时候,成本就已经全部收回了”。
另类三:背景音乐拼凑而成
此次,杨丽萍特别请来了作曲家三宝为歌舞集《云南映象》编曲,“我很喜欢三宝的音乐,那种带有淡淡凄美感觉的氛围,很好。”不过,杨丽萍并不否认,目前舞蹈界缺乏真正专为舞蹈而作的音乐,“现在中国的作曲家都太匆忙,没有太多人会专门为了舞蹈去写音乐,所以现在的舞蹈音乐都很草率,之前我在其他地方演出《云南映象》时就只能靠一些音乐的拼凑来完成背景乐,我想,我跳了30多年的舞蹈,等到快‘退休’的时候才有了自己的音乐,这真是我们舞蹈界的悲哀”。作者:晨报记者高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