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中国式离婚》播出之际,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同名小说也摆上了货架。
王海解释,“所谓‘中国式离婚’,并非范围上的概括,而是相对于东西方文化差异而言的理解,解读中国式的婚姻和酿成离婚的种种因素。文化差异表现在婚姻上,好比婚前财产公正,西方人是先小人后君子,而我们是先君子后小人。中国人觉得很伤感情,离婚时就撕破脸皮,我们对婚姻缺乏理性因素,而婚姻是绝对需要理性。这是我写中国式离婚
的本意。”王海说。从《牵手》到《不嫁则以》再到《中国式离婚》,王海一枝笔写婚姻百态,兜兜转转,也不重复。好奇的读者喜欢把小说中的故事连缀起来,揣测作者的生活经历,于是王海自揭谜底。“1952年生人,16岁当兵,在小岛上生活了将近20年后被调到北京总政话剧团做编剧,写过小说、话剧、电视剧,也得过不少国家级奖项。而恰恰是我的婚姻特别简单,短短两个月,简单得几乎不值一提,好像从来不曾有过。”一句话平和的说出口,淡似一杯白开水。
《中国式离婚》由电视剧本改编成同名小说,王海亲自执笔,写出小说的语境和语言的感觉而非简单的对白呈现是她的坚持。作家与编剧的双重身份用文字转换过来予王海而言绝不轻松,寻找语境就要好久,而始终一题两写既是市场的要求,也是王海的意愿,“电视剧需要作家的介入,因为它只有具备两点才好看:戏剧性和文学性,戏剧是搭架子,文学则是让它血肉丰满。”同时,作家与编剧的双重身份也使得王海深得笔墨经济的要领,对白中没有太多交代性语言,小说的呈现也源于镜头感,让看的人不觉拖沓。金力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