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达9个多小时的法国纪录片《浩劫》,以二战期间纳粹对犹太人的大屠杀为背景,就证词的强烈程度和历史的严谨而言,被西方知识界公认为均高出其他同类题材的经典纪录片。自从1985年完成后,《浩劫》已经震撼了整个西方世界,前天,配上中文字幕的该片首次在南京放映,《浩劫》导演克罗德-朗兹曼也来到南京,介绍该片,并接受了金陵晚报记者的采访。
11年拍完9小时纪录片
今年80岁的朗兹曼本人就是犹太人,二战期间曾参加法国的地下抵抗运动。对那段历史的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促使他从1974年开始就着手筹备这部纪录片。
前后花费11年的时间,朗兹曼寻找当年事件的地点,访问当年的大屠杀的经历者,包括幸存犹太人和当时的纳粹分子。最后用电影剪辑手法组接起来。朗兹曼告诉记者,和其他同题材纪录片相比,《浩劫》描述的是特布林卡、索比波尔等“灭绝地”的真相。“与集中营不同,‘灭绝地’是纯粹为屠杀犹太人而设立,仅有极少数的搬运、焚化尸体的劳工活下来。”
片中展示“灭绝地”真相
前天和昨天,《浩劫》在东南大学礼堂免费放映。9个半小时的影片流程中,没有音乐,摇动镜头拍摄白雪覆盖的灭绝地旧址,画外音里,不同的幸存者用德语、英语、希伯莱语回忆了犹太人被“消灭”的过程。
上百万犹太人被火车运送到“灭绝地”,然后被分成男人、女人不同的行列。摄氏零下十多度的天气,男女一律脱光衣服通过坑道,被纳粹用“洗澡消毒”的谎话骗进毒气室。一个前党卫军士兵在片中这么描述毒气室的场景:“尸体像岩石一样层层叠叠,打开门,尸体就像从车上掉下的石头一样滚落下来。”
《辛德勒名单》不真实
在西方,纳粹屠杀犹太人题材是各国导演热衷于拍摄的题材。中国人了解这段历史,多半也是通过奥斯卡大片《辛德勒名单》、《美丽人生》、《钢琴师》等。但对于这些影片,朗兹曼却表示出了“不以为然”的态度。
朗兹曼告诉记者:“我和斯皮尔伯格吵架了,为什么,因为他导演的《辛德勒名单》有很多不真实的地方,大屠杀的题材不能用这样的方式来拍。”朗兹曼举例说,片中有3000名妇女儿童一起被关在毒气室灭绝的情节,是虚构的,太戏剧化了。大屠杀这样一个沉重的题材只能用纪录片这样完全客观真实的样式来表现。
纳粹屠杀犹太人和南京大屠杀被公认为二战中两大反人类的罪行,来南京的第一天,朗兹曼就去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深受震惊的朗兹曼先生对记者说,关于南京大屠杀,也有许多值得去回忆、去寻访的工作可以做,和《浩劫》一样,南京人完全应该拍出一部反映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金陵晚报记者 于峰 实习生 杨阳
新闻链接
克罗德-朗兹曼
1925年11月27日出生于巴黎。电影家、作家、哲学家。克罗德-朗兹曼是法国知识分子的重要人物。曾是让-保罗-萨特的密友,至今主编由这位存在主义之父创办的《现代》杂志。
他的电影工作开始于1973年的《为什么以色列》,后来又有4部作品,1985年的《浩劫》、1994年的《擦哈》、1997年的《活人路过》和2002年的《索比堡1943年10月14日16点》。他所有的作品均有关二战犹太人灭绝、犹太身份和以色列问题。其纪录片作品在全世界获得了很多重要奖项。于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