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模仿成不了歌唱家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09月28日09:42 解放日报

  本报讯(记者伍斌)“你刚才唱的是什么?”当87岁高龄的周小燕教授如此质问学员时,不少人愣住了。这是出现在不久前结束的上海国际歌剧大师班上的一幕。因为跟听录音带、CD唱片和视碟来快速驾驭歌剧唱段,已不是个别学员的“窍门”。包括周小燕在内的国际歌剧大师们有点着急了———这样下去,中国出不了歌唱大师。

  似乎成了一种“流行”:在校美声学生、甚至是小有名气的专业演员,往往收藏了为 数可观的世界经典歌剧视听碟片,包括三大男高音在内的世界“名嗓”们的个人专辑加以模仿。周小燕在指导一些学员时,发现大师演唱录音成了唯一的模本,有人甚至因此荒废了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当即毫不客气地指出:“你们走错路了。”她说,多借鉴、研究别人的唱法,本来是件好事。但是有些学员拿到一首新歌时,第一反应往往是寻找各种版本的录音带、CD唱片和视碟来听来看来模仿,以为这样就能学得更快。在课堂和舞台上演唱时,他们连基本的音乐节奏和拍子都踏不准。“这样的歌唱家即使有帕瓦洛蒂的嗓子,也没人敢用你。因为歌剧是一门综合艺术,歌唱家必须懂得如何与乐队和指挥相配合,而你不看乐谱,都是‘听会’的,一到实践的舞台就会乱了阵脚,哪能配合乐队?看似很‘先进’的手段,如果没有用对地方,反而变成落后和耽误人的东西。”周先生批评学生不留情面。

  国际歌剧大师班的中外指导教授们有一个共同评价:中国学员的好嗓子太多了,论比例,甚至比其他音乐普及的国家还多。但是,他们中真正会唱歌剧的不多。周小燕先生就此更进一步解释:“从廖昌永、张建一身上,中国人漂亮的声音已经得到充分体现了。这说明中国教师在声乐训练上有一套。不过话又说回来,我们的好嗓子有几个能像经过舞台磨练的廖昌永这样,把握住歌剧的原汁原味,唱得观众心悦诚服呢?”周小燕说,关键在于能否正确、恰当地把握歌剧的内容,而不只是在唱“声音”。“现在一些国内演员对歌词往往只是意会,以为了解个大概意思差不多了,他们更在乎的是声音漂不漂亮,国内一些大赛的打分也出现了凭嗓音就能拿高分的偏颇,这样的理念和演唱永远登不了国际歌剧舞台。”


| 推荐 | | 打印 | 下载点点通 | 关闭
 

 

关键词 
 免费电影 章子怡 2046
 中国式离婚 美女 刀郎







热 点 专 题
F1中国大奖赛
《2046》公映
法国特技飞行队访华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2005新浪考研大讲堂
国庆出游宝典
“十一”缤纷车世界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性感文化的解析》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