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刻注册新浪免费邮箱,激活1G空间
一直以来,法国电影被看作是艺术电影的代名词,夸者多多而看者寥寥,曲高和寡成了法国片的特征,就像一个高雅的贵妇,眷恋艺术如同眷恋显赫的家世。这似乎意味着它与票房无缘。但《放牛班的春天》终于在今年的法国电影市场上上演了“一手搭着缪斯女神、一手数着大把钞票”的喜剧,硬生生把好莱坞最新炮制的史诗大片《特洛伊》挤到了一边,令万人迷布拉德-皮特在法兰西也只能对秃顶老头热拉尔-朱诺甘拜下风。
无独有偶,民族电影击败好莱坞大片的神话今年同样在中国上演,张艺谋的《十面埋伏》虽然不完美,但在票房上却让《特洛伊》输得没有还手之力。纵览世界影坛,好莱坞电影席卷全球的事实虽然无法扭转,但总有那么一群电影人在自己的土地上执著着自己的电影,时不时就会给点颜色让好莱坞瞧瞧。
法国篇:低成本电影也有春天
成功典型:《放牛班的春天》
成功关键词———电影新概念:阳光情感电影,眼含感动的泪,面带喜悦的笑
一部没有美女、暴力,没有动作、凶杀和其他商业元素的电影,成为了本年度法国的票房冠军,《放牛班的春天》题材并不新颖:一个不得志的音乐老师教导学生时的感人故事。这和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好莱坞经典电影《春风化雨》的题材如出一辙,以至于一开始许多观众只看到内容介绍时,还以为这又是一出吃力不讨好的模仿。然而事实证明了这不是模仿而是超越,在精心打造的插曲,如天籁之音的独唱声中,观众哭着,笑着,感动着,为一部法国影片,而不是美国大片。
对向来以自己文化自豪的法国人而言,《放牛班的春天》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打败了好莱坞大片,赢得票房冠军那样简单。通过它,法国人重拾了对民族电影的信心,更为如何冲出好莱坞大片的重围向全世界提供了借鉴。法国新浪潮电影曾经在世界上辉煌一时,而今天轻松简单的快餐式美国文化在全球市场所向披靡,简单、公式化的情节,强烈刺激的视听轰炸,高度被动的感官刺激,都充分迎合了在高压力、快节奏生活下的人们,就像人们常常说起的“文化麦当劳化”一样,全世界的电影都面临“好莱坞化”的危机。这些年票房排行榜前几位总被《黑客帝国》、《指环王》等美国大片占据的法国电影,早就在期待这样的“春天”了。
《放牛班的春天》的导演巴哈蒂虽然制作过《喜马拉雅》和《鹏程千万里》等脍炙人口的作品,但筹备《放牛班的春天》依然困难重重,许多人认为这部片子铁定无法卖座。由于资金有限,巴哈蒂几乎事必躬亲,为了找齐这群“放牛班”学生,他跑遍了大大小小30个合唱乐团。一直到上映后,800万人次观影的好成绩才总算替他“平反”,他的成功对于独立制作低成本片是一大鼓舞。
中国篇:我投入,我产出
成功典型:《十面埋伏》
成功关键词———学好莱坞,赢好莱坞,“师夷长技以制夷”
骁勇善战的“特洛伊”英雄们面对精心布局的“十面埋伏”,大概也只能对着乌江长叹而已。与“放牛班”在法国的轰动相应成辉,在中国,美国电影《特洛伊》的票房同样败给国产电影《十面埋伏》。7月16日至8月2日,在短短18天的第一轮放映中,国产大片《十面埋伏》在国内(不含港台地区)狂卷1.503亿元票房,超过进口大片《后天》、《特洛伊》的票房总和,之后更在韩国问鼎票房冠军。“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在好莱坞大片独霸的暑期档与之抗衡,夺回本应属于我们国产影片的市场份额。”制片人张伟平虽然一直有爱说大话的嫌疑,《十面埋伏》在国内上映后也一直招来骂声,但在占领市场这一环节上,它赢得毫无愧色。
《十面埋伏》和《特洛伊》都是不折不扣的大制作。2003年《十面埋伏》筹拍阶段,外界便纷纷传说投资达到2.9亿元,要高出《英雄》许多。最后《十面埋伏》的制片张伟平号称投资2.5亿元。无论这个说法里有多少水分,该片投资过亿是可以肯定的。这在并不富裕的中国已是罕见的大制作了。自传出张艺谋打算拍这部电影的消息开始,关于《十面埋伏》的新闻就从未间断过。宣传铺天盖地,仅2004年7月10日《十面埋伏》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举行的全球首映典礼就花了2000万元。投资方憋足了劲冲着票房而来,结果终于不负所望。尽管观众对该片争议颇多,但起码该片点燃了观众对国产影片的兴趣和热情,提升了国产影片的市场地位。
《十面埋伏》说明了,如果一部电影集很多亮点于一身,并且花大成本进行制作和宣传,即使投入还远远比不上美国,票房还是大有希望的。这点《英雄》已经证明了,《十面埋伏》不过是个延续而已。
韩国篇:票房和奖项一个都不少
成功典型:从《生死谍变》至今源源不断
成功关键词———团结就是力量,爱国是力量的源泉
在韩国,民族电影早已“咸鱼翻身”。从1999年开始,韩国产电影占市场份额扶摇直上。1999年,就从1998年的25.1%剧增至39.7%,2002年为48.3%,2003年终于迈过了半数门坎,达到53%。
去年12月以来,《指环王:王者无敌》全球热卖。在韩国累计卖出600万张票,成为韩国影史上最卖座的外国片。但是跟分别卖出1150万张票和1110万张票的韩片《兄弟》和《实尾岛》相比,横扫全球票房的《指环王》不得不低头。
据韩国权威机构的统计,韩国有史以来十大卖座片中只有两部是外国片,即《指环王》第1、2集,其余8部均为国产片。它们依次为《兄弟》、《实尾岛》、《朋友》、《生死谍变》、《JSA共同警备区》、《我的黑道老婆》、《杀人回忆》、《黑道千金逼我嫁》。
今年上半年推出的《实尾岛》、《太极旗飘扬》又再创新高,这两部电影观众人数都超过了1100万,韩国人口总数不到4800万,相当于每四人就有一人看过这两部电影。
韩国电影在商业上成功的同时,艺术上也不容小觑,这几年来,在柏林、戛纳、威尼斯等老牌电影节上,凡有韩国片参赛必定获奖,且都是大奖。
今年的世界三大电影节,韩国影片无一落空:金基德凭《撒玛丽亚的女孩》和《空房间》先后在柏林和威尼斯拿下最佳导演奖,朴赞旭则以《老男孩》获得戛纳评审团大奖,说韩国电影位居目前亚洲龙头一点也不过分。
韩国电影不仅夺回了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近几年还大举开拓海外市场,为韩国创造了巨额外汇收入。据韩国的《东亚日报》报道,韩国电影海外出口额5年增加了4倍。踌躇满志的韩国电影人正发誓要力争“跻身世界五大电影强国之列”。
韩国电影确实扬眉吐气了。可是,不过五六年前,韩国电影还是一片惨淡。1998年,在好莱坞电影强烈冲击下,韩国国产电影仅占韩国电影市场份额的1/4。韩国电影人意识到,“如果不想遭受观众冷遇,就要把电影做得更好”。于是一场振兴民族电影的行动开始了,在政府和本国财团的大力扶持下,韩国电影人虚心向好莱坞学习,创造出以商业为中心,兼顾艺术品质的良性电影制作体系。人心齐,泰山移,短短几年间,韩国电影就把好莱坞大片挤下了票房至尊的宝座。晚报记者蔡颖 实习生陈桢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