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报讯(记者王健)今天9时起,备受关注的中央电视台直播敦煌考古节目将拉开神秘面纱。央视有关负责人昨天强调,此次活动将采取六大措施保护洞窟中的文物。
今天,我国研究敦煌文化的权威机构——中国敦煌研究院,将对尚未开放的敦煌北区展开全面的整理工作。中央电视台将于今天至24日,每天上午9时起,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直播对敦煌北区的考古整理工作,以及十余个尚未对游人开放的敦煌洞窟内的情况。本报报道
了这一消息后,读者反响十分强烈。这次直播是否会对敦煌文物造成损害呢?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中央电视台负责此次直播的导演何昊。
昨天,何昊告诉记者,此次直播是在敦煌研究院上报国家文物局得到批准的情况下进行的,直播方案是与敦煌研究专家共同制定的,央视已经采取了六大措施,确保直播不会损坏敦煌文物。
何昊介绍,首先,为保护文物,摄制组专门辟出经费,租用了冷光源灯具,在拍摄时灯光不直接照射在壁画上,采用的是反射、反光方式,将不会改变壁画表面的温度,有利于文物的保护。
其次,央视将严格限制进洞人数。每次进入洞窟拍摄,只有两名摄像人员、一名主持人、一名研究敦煌的专家和一名文保工作人员。
第三,尽量减少入洞时间。此次直播中,每个洞窟每次直播的时间只有5到8分钟,而且只有拍摄时才开射灯。
第四,为防止工作中摄像机碰到壁画,入洞的每台摄像机后面都跟随一名敦煌研究院的文物保护工作人员。
第五,进入敦煌保护区前,央视对此次参与直播的工作人员都进行了文保教育,提出对敦煌的一草一木都要加以保护,不得损毁。
第六,跟随摄制组进洞的专家都是有着多年研究经历和丰富经验的专家,他们会随时提醒央视工作人员应该怎么做才能更合理地保护文物。
敦煌研究专家也称,对这次直播采取的保护措施很缜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