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入山”与“出塞”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10月22日10:14 新京报

  书评人 潜夫

  《入山与出塞》,李零著,文物出版社2004年6月出版。

  李零的新著《入山与出塞》汇集了他多年以来研究考古和文物的文章,作者将这些文章按主题分为八组,以《入山与出塞》作为开宗明义的“导论”。

  “入山”,关注的是深藏在名山大川之间的古代祭祀遗址。中国上古的宗教祭祀与山川有密切的关系,在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往往出土与祭祀有关的礼器;而考古学家的眼光大多集中在人烟稠密的大型都邑,很少注意这些直接反映古人精神世界的现象。作者号召大家“入山”去寻访这些遗迹遗物,由此打开利用考古资料研究思想史的新视角。

  “出塞”,关注的是中国古代艺术中的外来影响。在很多学者的印象中,外来文化的影响似乎是张骞通西域以后的事情,此前的很多东西都是“土生土长”,跟“禹域”之外毫无关系,所以他们的眼光从不越出今日中国领土的范围。作者提倡“出塞”,就是要打破这种固陋狭隘的积习,将“塞外”———主要是辽阔的北方草原和神秘的西域纳入古代中国的背景之中。“入山”与“出塞”虽然是两个互不相关的问题,但是却反映了作者一以贯之的学术追求:突破局限,拓宽眼界,将古代文明研究放到广阔的大视野中去。

  作为“入山”的实践,作者在《说“祭坛”和“祭祀坑”》一文中对新石器时代直至东周的这类遗迹进行了探讨,纠正了很多通行观念中的误区。在“序言”中他还提到想写一组古代祭祀遗址的调查记,收入第八组文章的《王莽虎符石匮调查记》可以说是一个雏形。

  在“出塞”的题目下,作者探讨了两个个案:“翁仲”和“有翼神兽”。作者认为,中国古代源远流长的大型纪念性人像是来源于欧亚草原地区流行的石人,“翁仲”一词也是出自北方“胡语”;而先秦两汉时期广泛出现于装饰艺术中的“有翼神兽”形象(包括与之相关的狮子和“飞廉”),其源头更是在遥远的中西亚。在普通人眼中,帝王陵寝“神道”两侧的石人石兽以及看门的石狮子都是华夏文明的象征,现在却都成了“舶来品”。作者搜集了很多出土和传世的文物实例,更与文献互相参证,令人信服,大量精美的图片更是前所未见,让人叹为观止。

  在“序言”中作者以他一贯轻松幽默的笔调叙述了他与考古学的因缘,亲身经历使他深知其中甘苦。他呼吁考古学打破学科壁垒,多一些开放和包容,让所有被考古学的神秘殿堂所吸引的人都能体会到它的精神魅力和博大胸怀。近年来,考古发现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之一,但是普通民众对考古学的关心仍然离不开猎奇心理,为了迎合观众和读者的口味,很多作者也难免故弄玄虚、哗众取宠。这部《入山与出塞》虽然是很严肃的学术论文集,但其内容充满趣味,风格也不失平易通俗,应该能在开阔学者视野之余,为普及考古学贡献一点力量。页面功能


| 推荐 | | 打印 | 下载点点通 |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迷你小熊
强烈推荐火线下载
动画梁祝
中国神话爱情故事
孙燕姿
我要的幸福、遇见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