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俐
目前正在人艺上演的话剧《圈》,根据鲁迅先生的小说《阿Q正传》和《药》改编。但是,剧中阿Q与吴妈在行刑前夜甜蜜圆房的一幕,吴妈“让我完完整整地给你”和啊Q“我不灵了”,还是吓跑了不少观众。有位女观众义愤难平地说:“这简直就是玩弄鲁迅,强暴鲁迅。”其实,剧作者们与鲁迅不存芥蒂,也无意轻慢,只是他们不能不看重鲁迅大名所产生
的市场效应,不能不利用亿万人口口相传的名著的广告作用。于是,对观众来说,《圈》不过是一个“圈套”,借改编之名,行营销之策,捧名著之钵,当金饭碗而已。
如今,文艺圈内,吃改编名著这碗饭的人多矣。电影、电视剧、话剧的改编风劲吹。人们不再热衷于原创,那样风险太大,宣传推广也太费力。有人干脆说,名著改编剧是块“肥肉”。艺术创作本无捷径可寻,而改编名著如果丝毫不受限制就显得非常容易。这种动机不纯的改编很难指望有艺术层面的收获,却赚来市场的摊位和价位。相反,成功的改编至少需要一个艺术至上的理念和两个人的默契,比如创作小说《围城》的钱钟书和创作电视剧《围城》的黄蜀芹。而知识产权保护法规定,不经过作者本人允许不能任意改编其作品。不幸的是鲁迅早已作古,他的早先表明也就无人顾及:“实无改编剧本及电影的要素(《阿Q正传》)。”
当然,有些改编者态度是认真严肃的,除了市场因素的考虑,也有自己的艺术追求,但是效果却不明显,足见改编经典并不比创作经典更省力。有人持这样一种观点:“改编名著就像是租人家的房子,房子是人家的,但住户可以布局。”但是,三下五除二就把人家的房子拆了总不是“租户”所为吧。如果说文化经典不是廊庙的话,至少也可算作老房子了,改编者不可忘记自己的“租赁”身份,哪怕是重新装修粉刷铺地板甚至撤檩子换窗户都随意,只是不要落个房倒屋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