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天天演”搭建“大舞台”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10月28日08:57 解放日报

  “天做大幕地搭台,百姓免费来看戏”。诞生于新千年的“天天演”,以其文化的亲和力、艺术的可参与性,越来越受到市民的关注和欢迎,成为上海的文化品牌。一位前来观看节目的法国游客说,这可是世界上最大的剧场。

  丰富市民生活的免费剧场

  四年前,有感于一些市民自发地在街头广场跳舞唱歌的现象,一位市领导和黄浦区宣传部商量,是否在艺术节中搞一个“天天演”;殊料,“天天演”现在成了艺术节的一个品牌。

  黄浦区宣传部副部长孙中耀告诉记者,评价文化活动成熟的一个标准就是有无固定观众。南京路“天天演”已进入第4个年头了,每天可以看到一些老观众早早地来到现场,“抢占”有利位置,等待节目开演。来自莘庄的陈老伯天天拎着一台数码摄像机,跑上跑下。他白天摄像,晚上还要编辑制成光盘,放给瘫痪在床的老伴看。还有一位83岁的老人,是卢湾区民政局的退休干部。他一会儿指挥大家合着节奏拍手,一会儿忙于拍照。他说:“天天看场演出,接受艺术熏陶,心情很舒畅。”

  去年,“天天演”开辟了“第二战场”,在豫园商城中心广场举办戏曲“天天演”。由于豫园地区居民集中,每天吸引了不少戏迷。

  业余演员展现丰采的大舞台

  孙中耀说,“天天演”成熟的另一个标准是业余演员“专业化”。现在,群众演员不仅有演出服,而且还经过专业人员指导。在“天天演”节目安排中,一半来自群众,是从成千个自发报名的业余组合和个人中挑选出来的。今年“天天演”两周来,已经有42个团体和178位个人参加了筛选,60个节目通过评委审核,登上了“天天演”的舞台。

  “天天演”最初报名的都是个人,随后是以家庭为单位的演出小团体,接着街道集体组织,如今已经形成业余文艺团体报名的趋势。报名方式的演变,意味着群众演员已经从最早的个人自发行为,发展到类似专业团体组建方式。这些民间群众表演团体既有舞蹈队也有合唱团,队员40岁至60岁不等,在不少区有分支,已经构成了“连锁”模式。如敦煌舞蹈团以虹口、闸北等分队的名义,分3路报名参加“天天演”。东方艺术团现有3个团队,队员都是老年大学的骨干,每周定期在老年大学徐汇梅陇分校排练,聘请专业演员上辅导课。因此,他们的演出都是有板有眼,像模像样。

  专业演员走进观众的“新天地”

  翻开本周“天天演”的节目单,有上海音乐学院的演奏和独唱、二重唱;上海民族乐团的丝弦、笛子、琵琶等演奏;中福会少年宫的舞蹈表演等,都是人们熟悉的。即使是戏曲舞台,也是由上海沪剧团、上海淮剧团、上海木偶剧团、上海评弹团等上海一流专业剧团演出,尤其是著名演员的专场,如萧雅越剧表演专场等,不少人就是冲着他们而去的。当著名越剧演员毕春芳出现在豫园戏曲“天天演”台上时,全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不少人说:“原来在剧场看演出,只能远远地看。现在是近距离接触,不仅能看到精彩的表演,台下还能聊几句,满足了我们戏迷的心愿。”当马莉莉的沪剧片断“芦苇疗养院”的曲调响在豫园上空时,许多人跟着节拍轻轻哼唱。专业演员成为“常客”,明星的参与也是“天天演”成熟的又一标志。本报记者顾咪咪


| 推荐 | | 打印 | 下载点点通 |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迷你小熊
强烈推荐火线下载
动画梁祝
中国神话爱情故事
孙燕姿
我要的幸福、遇见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