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山中读董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10月29日09:21 新京报

  跟前年的《从前》相似,董桥的新书《白描》也是白色的封皮衬以书名与作者名字,在这个花花绿绿的现世,简素平淡得几乎没有卖相。从去年的《小风景》开始,董桥喜欢在书的内页穿插自己收藏的多幅近现代名家字画,既让读者见出写书人的性情,也添几分雅致。凭我多年的“读董”经验,董桥的书还是要港台版的才好,不见得因为那些字画,而是内里乾坤完整无缺,不致有误读的杞忧。

  今秋山中避世,入夜以后更像回到太古。拥着薄衾坐在床头,翻开精装的《白描》,我想到的是山林中秋风吹落的一颗颗锥栗。董桥的文章就像这种栗色锥形的坚果,剥开后有的甘美,有的略显生涩,未必都是耐人咀嚼的神品,然而经年累月、一周数篇的专栏写到这个境界,有急智有识见有气韵,不琐屑不庸常不哗众,做读者的真不好意思再苛求。每每在网上网下读到某些读书人因为一知半解对董桥的不屑与呵责,心中常为“殖民地小文人”抱屈,也为那些妄下评语者嘴里呛人的大蒜与大葱味而脸红。

  “原装”的董桥当然不是小资加遗老的无聊文人,虽然我也觉得董桥的文化小风景不够高深不够缜密不够学院,董桥的论政短章也欠缺理论欠缺理性欠缺“政治正确”。但是,只要读过这些年董桥的专栏,无论晏坐书斋吟咏风月,还是走上街头冲冠一怒,董桥的书生性情与知识分子情怀都是一如既往,这恰恰是他身为文化人与传媒人最让我敬佩的地方。

  我不想揣测今年这本《白描》的文章编目是否别具用意:雪月花的小品在前,雾雨电的短章压阵。耳顺之年的董桥虽然说:“今后写作要比过去加倍用心,不为名利,只为自遣,这样舒服些”:“我的性情确实不倾向于议论权利中心里的混账人和混账事”,但是站在读者的立场,我反而庆幸董桥“始终放不下的是几十年的传媒工作孕育出来的那股对现实政治的执拗”。越是满目摆柳不讲操守的年代,我越希望董桥这样不摆柳的文人站出来议论权利中心里的混账人和混账事。我真希望更多的人特别是中国内地的读者读到《〈喝汤出声辨〉小注》、《池塘里钓草莓》、《回家感觉不太好》、《我们的tragicage》那样掷地有声的妙文。我也始终执拗地认定,只晓得写文章考证鹤顶红的掌故只晓得沐浴在流行作家的中产艳阳下的董桥,那才真正离殖民地小资文人的“美誉”不远了。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我在王摩诘出世的风景里观照董桥笔端的文化政治小风景,真的像敲开漫步林中随手摭拾的一枚枚锥栗。乔志高老先生的文章谈到美国学生口语中有crackabook的用法,恰好也与crackanut的习语相去不远。书要crack才能读,乔先生说这足以证明读书困难,开卷无益。董桥的书当然不能作如是观。他的文章折射出时代的波光与内心世界的感喟以至愤懑,却是需要读者去用心crack的。

  周成林《新京报》新闻热线:010-96096333页面功能


| 推荐 | | 打印 | 下载点点通 |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迷你小熊
强烈推荐火线下载
动画梁祝
中国神话爱情故事
孙燕姿
我要的幸福、遇见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