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一分钱买断改编权(组图)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11月04日08:26 潇湘晨报
一分钱买断改编权(组图)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本报实习记者 陈 琳/文

  剧组离去之际,村民送礼给红冬梅

  本报实习记者 陈 琳/文

  《秋天的花鼓》今晚将为入选国家舞台艺术十大精品工程做最后一搏——接受来自文化部32位专家的最后一轮严格审查。无数日夜的艰辛汗水、几拨导演编剧演员的全心投入,都将在今晚汇聚成浏阳欧阳予倩大剧院舞台上最绚丽的光环,展现在各位评委及广大观众的面前。人们可以看到的是,近三个月来,为了这最后一搏,所有相关部门及演职人员一门心思地扑在了《秋天的花鼓》上,他们的生活除了排练、排练还是排练。而人们看不到的则是,六年来,围绕《秋天的花鼓》,剧本、剧团、演员都发生了太多的故事……
一分钱买断改编权(组图)
一分钱买断改编权(组图)
村民抬轿欢送红冬梅离村

  村长赵君贤无法筹集到演出款抱拳向团长张四海致歉

  著作改编权只花一分钱

  谁能想到,如今被众多湖南百姓所津津乐道的《秋天的花鼓》,在6年前还只是湘籍作家彭东明所著的一本平凡小说。有趣的是,该小说的著作改编权,市花鼓戏剧院只花了一分钱便“拿”了下来。

  1998年,湘籍作家彭东明将他在岳阳平江县花鼓戏团工作数年积累的故事及许多生活感悟融合在一起,潜心创作了小说《秋天》。《秋天》出版后,潇湘电影制片厂迅速将其改编成电影《太阳的味道》,不过,当年该电影并未在圈内激起太多涟漪。中国电影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时任潇影厂厂长的康健民在观看完《太阳的味道》后慧眼识珠,认为《秋天》更适合改编成花鼓戏搬上舞台。于是,彭铁生等剧作家开始聚在一起着手创作剧本。随后该剧本被登在1998年第4期的《艺海》上。

  现任市花鼓戏剧院院长的黄海军在看到剧本的第一时间内便决定排演此剧。他迅速地找到了原创者彭东明,希望能获得小说的改编权。据黄海军介绍:当年,在一栋小楼里,他见到了彭东明。在说明来意后,彭东明马上表示支持。在谈到著作改编权的价格时,市花鼓戏剧院方面表示可以由彭东明本人随意开价。谁知,彭东明却很爽快地表示:“你看最小的货币单位是多少,你就给我多少吧。”“那是一分钱啊!”黄海军惊讶之余与之签订了合同,合同上注明:市花鼓戏剧院除在演出《秋天的花鼓》时须注明“由彭东明小说改编而成”的字样外,同时支付1分钱人民币给作者彭东明,用于购买《秋天》的著作改编权。其实,由于当时黄院长身上并没有一分钱的零钱,所以市花鼓戏剧院在签订合同后并没有真的掏钱给彭东明。六年过去了,这一分钱的债务如今不了了之。直到现在,谈起当年的交易,黄院长都笑称:“这是我们背负了六年的外债呢。”而据另一位知情人、省艺术研究所研究员的胡安娜透露:“彭东明对花鼓戏有着很深厚的感情,很希望看到花鼓戏能有所发展,所以,他不计个人利益转让著作改编权。”救活了市花鼓戏剧院

  20世纪50年代是湖南花鼓戏发展的黄金时代,70年代,花鼓戏的另一波高潮出现。据黄海军回忆:“市花鼓戏剧院最为辉煌的时候,平均每天至少演出二到三场,观者如云,一些群众甚至是每场必看,花鼓戏剧院及演员们都极为风光。”时间推进到80年代,一方面由于老艺人们或离退或病老,另一方面由于电影、电视的冲击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令花鼓戏市场走入低谷,致使学习花鼓戏的年轻人对花鼓戏渐渐失去信心。他们纷纷下海经商、或跑场唱歌,花鼓戏人才流失严重,新老接替出现“断层”。此时的市花鼓戏剧院已经辉煌不再。据黄海军透露:当年准备排演《秋天的花鼓》时,市花鼓戏剧院刚刚从市艺术剧团中分离出来,几乎已陷入了穷途末路。用“要死不活”、“生死由命”等词来形容绝不为过。总之,那时的市花鼓戏剧院已立于崩垮的边缘。

  从1999年下半年开始,由彭自兴担纲导演,开始排练《秋天的花鼓》。戏一面世便被文化厅选定为参加全省庆祝建国50周年献演的优秀剧目。2000年,曾得过文华奖导演奖的陶先露走马上任,他充分发扬导演话剧的经验,特别是在矛盾最尖锐的高潮部分大胆运用话剧的静场处理手法,在舞台人物的塑造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该戏在全省汇演中获得优秀剧目奖和湖南省“五个一工程”奖。2001年,张陆雄在前两个导演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让戏的喜剧效果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龙兰湘及曹汝龙也首度出演男女主角。《秋天的花鼓》先后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和全国文华奖新剧目奖,同时入围2003—2004年度全国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备选剧目。直至2004年,国家一级导演天博顶着压力披挂上阵,从音乐、舞美、灯光、演员等多方面对戏进行“润色”,从而让《秋天的花鼓》更显精致、规范和紧凑。6年的时间里,集合了几拨人汗水的《秋天的花鼓》在一步一个台阶地向上爬。随着《秋天的花鼓》逐渐走向成功,市花鼓戏剧院也逐渐走出了原来的低迷状态。剧院的成员开始专注于演出创作,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艺术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秋天的花鼓》这台原本平凡无奇的花鼓戏,已不仅仅带来了荣誉和赞美,更是治愈花鼓人精神创伤的良药,扶持市花鼓戏剧院继续前行的救命草。难怪很多圈内人都感叹:“《秋天的花鼓》救活了市花鼓戏剧院。”

  巧合的“本色演出”

  《秋天的花鼓》演员的生活经历与所表演角色的生活经历有着惊人的相似。

  女主角红冬梅由龙兰湘出演。剧中的红冬梅坚强执着,感情细腻。她先与下海经商的丈夫贵子离异,携带女儿咪咪孤独地生活。后又因爱生恨决定改行开米粉店,但最后仍没能割舍下对花鼓戏的眷恋之情。龙兰湘的生活经历与红冬梅惊人的相似,连龙兰湘自己都表示:“红冬梅虽然不完全是我,但她的身上有我的影子。我们的生活经历有很多相似的部分。”据悉,龙兰湘目前在省花鼓戏剧院工作,数年来她一直坚持演出。虽然现在花鼓戏已经不如以往繁荣,她也有过许多次机会离开湖南、离开花鼓戏,但她却一直没离开。龙兰湘称这是因为她跟花鼓戏有缘。她曾想过出国,也想过去北京,甚至有一次她连衣服都带上了,准备在北京落地生根,但最后却仍同剧中的红冬梅一样,没能割舍多年的花鼓情,仍然选择了回来。除了对花鼓戏的感情,龙兰湘个人生活也和红冬梅相差无几。她说:“我的事业心比较重,以前因为唱戏而忽略了家庭,与下海的丈夫分开后,这七八年来我一直一个人带着孩子过。”

  同样的巧合也在饰演男主角张四海的曹汝龙身上发生了。剧中的张四海是一个举步维艰的县花鼓剧团团长,而生活中的曹汝龙则是市湘剧院的院长。因此,曹汝龙在工作中面临的压力和困境与张四海有着很大的相似。虽然他是第一次参加花鼓戏的演出,但现实与角色的共通让他在舞台上挥洒自如,从容地塑造出一个陷于困境却又满腔热情的县花鼓剧团团长的形象。另外,戏里的剧团演员在戏外也都为剧团演员,完全属“本色演出”。

| 推荐 | | 打印 | 下载点点通 |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美国总统大选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拉登最新录像曝光
阿拉法特病情严重
央行9年来首次加息
高峰亲子鉴定风波
中国足球改革风暴
万张精彩家装美图欣赏
购房装修答疑集锦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