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讯由文化部教育科技司主办的2004年全国艺术院校长笛演奏比赛中,来自上海音乐学院的两名学生摘得最高奖,打破了管乐比赛中南方选手偏弱的惯例。作为他们的指导老师———上音长笛副教授何声奇,日前接受本报采访时,披露了学生的成功秘诀及自己的执教心得。
这是国内第一次由政府机构组织的长笛比赛,因此吸引了全国各大专院校音乐专业的
100多名长笛选手参赛。在强手如林的情况下,上音的王明珠和赵苏延在三轮比赛的七首作品中,表现几乎无懈可击,最终以很明显的优势夺得青年组一、二等奖。难能可贵的是赵苏延今年只有16岁,跨越年龄直接参加青年组比赛还获此佳绩,更显示了他的天赋和潜质。
何声奇回忆说:“当年招生考试时,很多老师并不看好王明珠,但我坚持认为这孩子有灵气,后来教学中证明了我的判断———她已连续两年获得上音的最高奖学金。但艺术光有天赋也不行,这些年我从未放松过对他们的要求,王明珠曾因为吹奏出差错被我当众骂哭。没有严格扎实的基本功,再有才华的孩子也难以成为这个领域的佼佼者。”
谈及20年来的教学心得,何声奇深有感慨地说:“搞艺术要耐得住寂寞,这些年来我每天都要在教室呆十个小时。我个人把长笛当成生命一样热爱,虽然其中有很多牺牲,但成就感也是其他东西无法替代的。”针对时下儿童学习乐器热潮,何声奇认为:“音色、技术和音乐是长笛乐手必须同时具备的三大要素。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特质,盲目学习乐器并不见得都能成才。”作者:记者武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