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文娱坐家20041117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11月17日14:38 京华时报

  作者: 来源:域外杂记 刘 媛幸运名

  每年冬季,法国出版界的土产文学奖相继颁出,其中龚古尔奖享誉世界,与其并肩的便是费米娜奖。虽然没有奖金,费米娜奖却能使获得它的作家一夜畅销,尤其是费米娜随笔奖和外国作家奖备受欢迎,因此,出版界有个共识:谁获得费米娜奖便意味着成为畅销书作家。

  11月3日,为拍摄费米娜奖颁奖仪式,我扛着摄像机来到了克利瓮饭店。穿过衣袂飘香的长廊,走进会议厅,所有的喧嚣被关在门外。入场的作家们面貌素淡,少见时尚人士更无标新立异。座上面貌庄严的女士们举手投足间泄露出优雅和金贵,这使她们更像帝王时代的贵族。今年费米娜奖评审团共有12位成员。她们全是女性,每一位都拥有显赫的名声,同时也不再年轻。

  阳光斜照在讲台上,略显古板的气氛中飘浮着一些清高与孤独。评委会郑重宣布,2004年费米娜奖颁给保尔·杜布瓦的《豪门家族》;外国作家奖由《污血》作者,爱尔兰作家雨果·哈密顿夺得;而备受关注的随笔奖则意外颁给《龚古尔兄弟的冒昧》。当奖项宣布的时候,我身边的一位女士露出了会意的笑容。

  我上前采访她的看法,想不到她道出了一段趣闻:1904年,三位女士创立了“美满生活奖”,欲与一年前成立的、笼罩着“鄙视女人”风气的龚古尔奖作斗争,并决定该奖评委完全由女性担任,这就是“费米娜奖”的前身。一部作品不能同时获得龚古尔奖和费米娜奖,因此,这两个大奖之间的争战从未停息,主办方都想尽一切办法率先颁奖。1931年,圣埃克苏佩里凭《夜航》荣膺费米娜奖,而他原本可获龚古尔奖。1993年,龚古尔奖热门人选马克·朗布龙以《沉默之眼》提前接到费米娜奖桂冠。而1959年,龚古尔奖从费米娜奖手中夺走了施瓦茨·巴特的《最公正的人》。不仅是争夺作家和作品,两项文学奖还经常暗战。今天获奖的《龚古尔兄弟的冒昧》,光凭名字,在龚古尔奖就难以折桂,但契合了费米娜奖的调侃心理。当然,入围的必须是出色的作品。但作者恐怕不知道,书名具有如此高的幸运指数。云中漫步铃儿肉里挑骨头

  那天飞短线,不配餐。一位打工仔模样的旅客要吃饭,他脸色发白、饿得不轻的样子,乘务员就把自己的八宝粥送给了他。急旅客之所急,本是好事,后来发现,时不时有旅客不吃别的,点名要吃机组餐:“上一班空姐都给,你为什么不给?”

  送餐送水是乘务员最基本的技能,要在小空间短时间差条件下让百多名甚至几百名旅客吃饱喝足,绝对是件强体力活,动作一慢,就跟不上搭档的趟,手一软,一壶咖啡就有泼出去的危险。那些(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小乘们,在家是独生子女,在飞机上很快也能独当一面,拉起一部百斤重的水车就往客舱里钻,一个个小牛似的。作为老乘,真想跟个别动不动就吹胡子瞪眼的旅客说一声:“别太难为他们了,比你家宝贝老幺还小两岁呢。”

  机上餐食是由食品公司在地面加工好送上飞机,再用烤箱加热后发放给旅客的,和酒店餐馆大相径庭,三尺宽的厨房里并没有支着两口明油旺火的大锅,所以在口味和品种上受到极大限制,不能满足一些旅客“食不厌精”的需要。“先来碗汤吧。”对普通舱乘务员来说就是一道难题。普通舱主食一般有两种,一般旅客都爱吃鸡,发到后来剩下鱼了,多数旅客都能理解。有一次就碰上一位,异常执着地要吃其中一种,从乘务员到乘务长,蹲踞其旁,解释道歉,均不能化解他一颗愤愤不平的心:凭什么别人能吃上,我就不能?他受到损失的不在食欲,而是自尊。可是客机虽为宽体,也不能宽出一个菜市场来。在地面你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在空中则是不被允许的;在地面你可以细嚼慢咽,在空中,尽快地回收餐具以减少颠簸引起的伤害,以及保持封闭客舱内的清洁舒适是更重要的。

  一天,一位客人要吃某种特殊餐,未果,他很生气,对乘务员说:“把你们机长叫出来!”另有一次,一旅客指着在客舱里忙着送水的男乘的背影问:“那是你们机长吧,叫他过来一下。”特殊餐食须事先预订,航空公司备有几十个品种供客人选择,一般都能满足客人的要求。还需说明的是,机长的主要职责是操纵飞机,保证安全。

  坊间流传着一个笑话。送餐时,一空姐向旅客介绍:“我们有鸡肉和鱼肉,您吃什么?”答:“排骨。”“我们只有鸡肉和鱼肉,您吃什么?”答:“排骨。”空姐顿了顿:“鸡排骨和鱼排骨,您吃什么?”正在白话郑平发小儿没了就剩哥儿们了

  在北京语言中,用于男人之间的有两个比较特殊的称呼:一个是哥儿们,比先生显得亲近,比朋友显得随意,而且洋溢着江湖豪气,现在已经是全国流行;另一个是发小儿,这个词近乎北京方言。

  过去北京的男孩子一出生就刮个光头,长到一定岁数才开始留头发。在留头发之前就认识的叫发小儿。换个说法就是穿开裆裤的时候就在一起撒尿和泥。过去大多数北京人都还住大院住平房,差不多一般大的孩子们都光着屁股泥里土里滚成一团,女孩之间叫什么我不知道,男孩之间叫发小儿,男孩与女孩之间就叫青梅竹马。

  在西直门外一带长大的老纪,近四十岁了,他的发小儿里干什么的都有,公司老总,政府部门要人,还有个把经常在电视报纸上抛头露面的名人,想想这些大腹便便的家伙们居然都是跟自己一起拿弹弓打路灯、往女孩衣服里塞吊死鬼的淘气包,应该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哥儿们老纪是个好人,跟我算不错的朋友,哥儿们长哥儿们短的,有点什么事找他还真没落过空。

  老纪酒桌上说话:有事哥儿们你说话,西直门地面上平趟,谁叫咱是哥儿们,谁叫咱发小儿多呢。我很诚恳地请教老纪:你觉得是发小儿近还是哥儿们近?老纪打了个磕巴,愣了一会儿说:当然……当然是哥儿们近了!我乐了:嘿嘿,我知道你会这样说。因为我只能算他的哥儿们,不能算他的发小儿,我不是在北京长大的,当然也没有发小儿。我继续穷追猛打:那,假如我跟你一个发小儿打起来了,你帮谁啊?老纪还真没醉,冲我一瞪眼:那,那得看谁有理。

  其实我挺羡慕长大之后身边还有发小儿的人,因为发小儿毕竟跟哥儿们不一样,带着点近似血缘关系的先天因素,属“天作之合”类型,跟恋爱关系中有青梅竹马一层意思一样让人羡慕,而哥儿们当中或多或少会有一部分是为着某种目的而结识的。

  哥儿们不一定是发小儿,但发小儿大了之后,多半可以成为哥儿们,发小儿加上哥儿们,就更铁了。不过发小儿这个词估计也会在新一代的北京人当中消失,现在,大家都住高楼了,没平房没大院了,孩子一出生就跟密封似的生活在鸽子笼般的单元楼里,青梅竹马固然很困难,发小儿这些词儿也将成为历史,连我上小学的女儿现在都管女同学叫姐儿们,管男同学叫哥儿们。玄幻志梦亦非特级蟹迷

  古往今来许多名人都是蟹迷,包括爱借诗发酒疯的李白,咏蟹诗曰: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而苏东坡则以诗换蟹:可笑吴兴馋太守,一诗换得两尖团。但是,这些蟹迷比起山臊来,显得比较“菜”了,“骨灰级”的蟹迷是山臊。

  什么是山臊?过年放爆竹就是为了吓走山臊。喜欢胡说八道的东方朔在《神异经》中就说过山臊会让人“寒热”,大概就是犯疟疾的样子。曾有人将竹子扔在火堆里,发出的响声能吓走山臊。后来将火药塞进竹筒里,再到宋朝就发展成了爆竹,总之爆竹的出现就是为了吓吓山臊(如果山臊识字读到这篇东西,恍然大悟,那爆竹岂不是失效了)。

  这种山中精怪长不过尺余,常赤身裸体地去抓蟹,再看看傍晚哪里有人类烧火过夜,待那位烧火的老兄不注意,它就会将盐盗走涂在蟹上。着了盐的蟹味道肯定比寡蟹味道要好。看来这山臊天生就是成为美食家的料,只可惜没有生在喜欢大吃大喝的今天,否则各个美食大赛会请它去作评委,犯不着为点儿盐去做小偷,万一派出所抓住岂不要拘留十五天?

  若被派出所抓了倒好,《述异记》上讲,宋朝有位王生也是蟹迷,将捕蟹的竹笼“蟹断”放在水里,第二天却发现蟹断中只有一块二尺长的木头。这仁兄无比纳闷,将木头扔到岸上并修好蟹断。如是反复三天,他怀疑是木头作怪,将蟹断关紧系在担子上回家,边走边威胁:“我回家非劈了这木头不可。”还未走到家,那木头就变成了只有一手一足、人面猴身的山臊,从实招来:“老哥呀,兄弟我是骨灰级蟹迷,这几天跑到你笼子里去吃蟹,实在是对不起你呀!我是山神,可以帮助你不断地捕到螃蟹……”王生拒绝贿赂:“你去死吧!”回家用大火将它烧成真正的“骨灰”,这回再没有谁敢去坏他捕蟹的好事。

  天见可怜,这山臊如果生在这个香辣蟹时代,花钱即可以吃到,不必为了几只小蟹丢了性命。还是商业流通好,物品丰富了连精怪都安分守己不再作怪。古典宝贝侯虹斌身为公主情不自由

  “最后,王子与公主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格林童话里的故事,到现实版本里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泰国乌汶叻公主因为丈夫的婚外恋而结束了20多年的不幸婚姻;摩纳哥卡洛琳公主一嫁再嫁三嫁,都是遇人不淑;巴林梅里安公主勇敢下嫁给美国大兵,却因为背弃国家身心俱疲而劳燕分飞……更凄凉的是,他们的婚姻中间夹缠了太多的背叛、别离、窃听、出卖、压抑。奢华、尊贵、为所欲为?那是我们平民涎着口水看着皇室的想象。日本纪宫公主一直想嫁人,都35了,才终于成功订婚,皆因平日见不到什么男人。

  现代的公主们好歹还婚姻自由,驸马都是自己挑的,怨不得别人。可放在中国的古代,管你多受宠,皇上要你嫁猫三,你不就能嫁狗四。身不由己啊。很多朝代,公主与驸马咫尺天涯,巴巴地在守活寡。

  寿宁公主是宋神宗的女儿,母亲是宠极一时的郑贵妃,嫁的驸马冉兴让才貌出众,与公主感情很好。惟一的不幸是,她的丫环不是俏红娘,而是管家婆梁盈女,全权管理公主的大小事务。这些女官,都是些一辈子没有见过男人的老处女,心理变态,不许人间见鸳鸯。公主名义已出嫁,但还要回皇宫居住,而驸马则住在公主府,只有公主宣召,驸马才能进宫。公主想要见驸马,须经管家婆同意,如果不拿出大批真金白银,是不能见面的。而且,每次见面,都记录在册,见多两次,管家婆就拉出“无耻”来说事,哪个金枝玉叶的女孩受得起这样的指责?

  这个中秋节,寿宁公主宣驸马进宫,可此时,梁盈女也在私会自己的情人———一个老太监,没有赶过来收过路费,驸马心急,就直接进宫了。老太婆回来,大怒,径直闯入公主寝宫,破口大骂,把驸马赶走了。

  第二天,梁盈女还赶到郑妃处倒打一耙,告寿宁公主的状,郑妃信了,把女儿狠狠地斥责了一番;驸马也进宫上奏章想面见皇帝,为公主平反———可惜,他刚进宫就被梁盈女的情人纠结一群太监,打个稀巴烂,鼻青脸肿地走回家。接着,皇帝一道严旨,痛斥女婿一番,反省3个月,不得见公主面。而梁盈女和太监们,逍遥自得。

  有时候,还真想念探春给奴才的那一记清脆耳光。

  或者因为承袭这种制度,整个清代的公主,都没有生孩子。

| 推荐 | | 打印 | 下载点点通 |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维他小子
营养健康维他小子
张惠妹
激情火爆性感阿妹
星座炫图
属于你的星座诠释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