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讯
编前:由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前主持人阿忆单挑大梁的第一期《实话实说》日前终于在央视亮相了,然而节目播出后,却是意料中的一片批评声。与当年和晶从崔永元手中接过话筒时一样,阿忆也在努力寻找着《实话实说》中原有的幽默感。人们也看得出来,阿忆在节目过程中为了制造幽默使尽了浑身解数,但很多观众觉得阿忆的幽默太牵强了。随
后,某网站也展开了一项名为“《实话实说》的3位主持人,你最喜欢哪一位?”的调查,结果网络调查排名:小崔以48.76%的绝对优势居第一位,阿忆25.96%的得票数位居第二,小胜和晶。于是很多人又开始怀念小崔了,怀念他那张贫嘴的歪嘴。有人说“没了小崔的《实话实说》,也就不再是人们想看的那个节目了——不管它是不是还叫那个名字”,更有观众直接留言道:“《实话实说》到底能走多远?”对此,有人拿《实话实说》“大话”了一把,看他们又“看病”又“开药”的为这个节目忙活,这足以证明小崔过去的“实话”在大家心目中的地位了。
姓名:实话实说
出生地:北京
主办:央视
出生年月:1996年3月16日
节目类型:谈话类
制片人:梁建增
主持人:崔永元 和晶 阿忆
挂号原因
创办之初,因为号称中国内地第一个“脱口秀”节目,而备受瞩目,一度在开山鼻祖崔永元的带领下,光耀门楣。后来不幸身中“话题匮乏”等独门暗器而元气大伤,崔永元也洒泪退出江湖;在和晶接手之时,已然门户中落,好在凭借绝技“温柔一刀”还能苦撑局面;可惜,好景不长,和晶卸任之后,只给新任掌门阿忆留下空荡荡的“剑冢”一座,再无当年“名剑山庄”的风采。
阿忆本周的《实话实说》并没有给观众带来期待中的惊喜,看来“紧张”不能再作为给予他的一个借口了。事实上,阿忆亮相《实话实说》的第一期节目,收视率也只有2.2%,与和晶时期基本持平,这就意味着观众对于这个节目除了收视惯性之外,已经失去了起码的好奇和兴趣,在《实话实说》还没有像《综艺大观》一样走向末路的时候,本报将该栏目请进本期诊所,希望可以使其峰回路转,再见艳阳天。
临床表现
1.手足发软此病症表现在崔永元主持后期,和以前《唐·金》《鸟与我们》这样的节目相比,在这一时期出现的谈话话题,普遍表现出一种“软性”趋势,好像中了《倚天屠龙记》中赵敏的“十香软筋散”一般,手足发软、通身无力,更无法运气自行疗伤。此时的《实话实说》给人的感觉就是想说的说不了,说了的说不好。
2.虚头巴脑发病初期的手足发软,随着崔永元的告老还乡,呈现出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具体表现就是说话乏力、虚头巴脑、不明所以。不能否认和晶是个好主持人,但是,对于《实话实说》来说,她实在有点力不从心,她的那种多愁善感和煽情原则上来讲更偏向于《大宝真情互动》,而不是犀利、幽默的《实话实说》。此时的《实话实说》如同受到了《天龙八部》中的丁春秋“化功大法”的袭击,真气外泄、武功尽失。
病因分析
1.“实话”不实《实话实说》在创办之初,就把点子打在了“实”这个字眼上,“把实在的话题实实在在地说出来”,这才是《实话实说》的魅力所在。当年,崔永元的全盛时期就是胜在节目本身的话题选择务实而富有实效性上。
但是,到了崔永元主持后期,话题开始出现“虚化”“软性”的趋势。这个话题疲软的问题到和晶时代并没有得到解决。等到阿忆拿起麦克风的时候,不管是不是他的主观意愿,《实话实说》都已经开始和观众玩起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逻辑游戏。
2.“实话”无话三个主持人中,只有崔永元在《实话实说》中真正有话要说、有话能说。相比之下,和晶的关注点在嘉宾和观众身上,她能在对话中与谈话者产生共鸣,甚至在有些时候因为感同身受而潸然泪下,但是,对于话题本身来讲,她起不到一个提领和导向的作用。至于阿忆,他似乎根本就没把自己放在一个和观众面对面“说话”的位置上。
3.“实说”说不起来《实话实说》在形式上选择的是,主持人、嘉宾、观众的三角形状态,这本来应该是最稳定的一种组合,主持人带动嘉宾,嘉宾引领观众,观众回馈嘉宾和主持人,从而形成现场的一种互动局面。但是,现在的《实话实说》在嘉宾和观众的选择上存在一个误区。为了表现出一种对等的姿态,它让嘉宾来自观众,但是并不高于观众,这样就相当于让同样的观众分区域落座,根本形成不了对话可能,所以,现在的《实话实说》说不起来、热不起来,实在很难让观众激情澎湃。
诊断结果
功能性失语症娱乐处方
1.调好馅,包饺子(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苗棣)《实话实说》到今天已说了八年多了,它是不是要在观众的审美疲劳下退出历史舞台了?对此,中国传媒大学的苗棣教授反驳说,中国人吃了上千年的饺子,可是,到了大年三十儿我们还是要吃,也没听说谁吃饺子吃疲劳了。所以说,节目走到山穷水尽的时候,不要责怪自己的形式老了,只要把内容做好,皮薄馅鲜,这盘饺子就能长治久安地一直吃下去。
2.化好妆,上战场(辽宁电视台谈话节目主持人李枫)我们地方台也做谈话节目,但是,我们没有中央台那么多优势,像《实话实说》这样曾经辉煌过的栏目,其实有很多“得天独厚”的地方。关键是要给自己把好脉,像主持人化妆一样,该化新闻妆就化新闻妆,该化舞台妆就化舞台妆,化好妆,就准备上战场。我们的观众需要什么,就给他们什么。
3.养好伤,练新功(自由撰稿人英子)构成一个栏目,尤其是像《实话实说》这样一个谈话类节目,简单说,只需要话题、主持人、嘉宾和观众这样几个要素,但是,现在看来,在这几方面上,《实话实话》都有问题,在目前这种谈话类节目克隆现象严重的情况下,如果不能独树一帜、一鸣惊人,那莫不如休整一下,养好伤,再开始练习新的招式,不一定非要急于一时。(赵真臻)
阿忆简历
1964年出生于北京,2003年年底离开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目前的身份是北大的教师,主要讲授广播电视新闻和电视节目策划等课程。
阿忆“实话”
记者:很多人说你前面有“两座大山”——崔永元、和晶,你自己是怎么看待这两位前任的?
阿忆:请注意,把和晶比成“山”,不够秀丽,十分不妥。实际上,我前面是一座大山和一条大河,“河”和“和”谐音。我怎么可能跟和晶较量,喜欢还喜欢不够呢,我是一个知道疼爱女人的人。要比,我只比美丑,刚一比,就败下阵来,输得好愉快。我喜欢崔永元,要想超过他,死了那条心吧,估计平起平坐的可能性也是零。我欣赏他们共同的一个特点“敬业”,超乎寻常的敬业,很令我感动。好啦,别让我和他们比啦,让我做我自己吧。
记者:很多观众看过你主持的节目,觉得你的风格是“亲切而犀利”,但觉得你还不够幽默。你觉得自己幽默吗?
阿忆:在40年的人生中,我第一次听到我不够幽默的评价,这真的让我很意外。我赞同师兄英达的意见,不论中外,一切谈话节目都必须走两条路线,一个是冲突,一个便是幽默,缺一不可。对主持人而言,幽默是不可战胜的一股力量,这就是我在主持凤凰台《世纪大讲堂》这样一个电视学术节目时也要坚持幽默的原因,也是我在主持《非常接触》(目前正在上视生活时尚频道播出)这样一个电视读书节目时,也要让观众从头笑到尾的理由。我不知道主持人怎么烧“三把火”,我的经验是,主持人只不过是风箱,有节奏地把火苗吹得旺一点儿。至于观众,说什么都行,这是他们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