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大片十年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11月23日09:32 沈阳今报

  今报资讯今天,我们或许已经习惯了“《手机》票房超越《指环王》”、“《十面埋伏》票房超越所有进口大片”之类的新闻,或许走在街上时,对影院橱窗里的《黑客帝国》、《海底总动员》的海报视而不见,似乎自从有阳光起就是如此。而史料和日历告诉我们,10年前,曾经有一个政策艰难地出台,中国开始以分账的形式引进国外电影,从此有了“十部大片”这个让人备感亲切的名词。10年后的今天,重新回顾那段历史,重温大片给我们带来的惊喜和失落,梳理10年间引进电影的市场沉浮,观察国产电影的起落嬗变,或许可以对回
答诸如“引入外国电影是开源引水还是引狼入室”、“中国电影在全球化环境中如何生存”之类的问题有所裨益。

  大片之最

  第一部公映的进口大片《亡命天涯》

  作为第一部分账进口大片,《亡命天涯》给中国电影带来的影响不言而喻。当年这部电影在国内上映时,不少电影院破天荒地派出几辆宣传车,用高音喇叭在城中走街串巷地大呼小叫,尽管门票是30元一张,很多人还是咬牙拿出半个月的生活费到电影院好好地爽了一把,同时为该片2500万的中国票房贡献了一份力量。引进片票房之冠《泰坦尼克号》

  很少有一部外国影片像《泰坦尼克号》那样融入了中国的流行文化之中,不但那首《我心依旧》成了大小发廊的必播曲目,而且片中迪卡普里奥和温斯莱特迎风站立船头的造型被无数次地模仿。《泰坦尼克号》在中国的成功在很多人看来不足为论,因为它已经超越了一部电影的范围,而是中国观众和世界人民一起乐了一把。开发暑期档的试金石《珍珠港》相对于电影本身,《珍珠港》更令人记忆深刻的是它上映前通过媒体对观众的狂轰滥炸———超过《泰坦尼克号》的制作预算,突破1亿美元的后期宣传。在预告片中倾听了呼啸而过的飞机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鱼雷在水中穿行的汩汩声,子弹射出时的啸叫声后,“到影院去看《珍珠港》”几乎变成了一句口号。

  首部与全球同步上映的大片《黑客帝国Ⅲ》

  2003年11月5日,耗时4年的《黑客帝国Ⅲ》登陆中国内地。当晚,该片同时在全球100个国家上映,也成为我国首次全球同步公映的引进片。据发行公司相关负责人回忆,单单11月5日晚10点那一场全国票房就已经达到30多万元。明星来华宣传级别最高《冷山》

  2004年4月,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的当红女星芮妮·齐薇格和导演安东尼·明格拉亲自到北京为《冷山》作宣传,他们成为迄今来华宣传国际明星中级别最高的两位。但该片在我国内地票房仅为2650万元。

  首部超前于北美公映的大片《后天》

  5月28日,由于时差的缘故,中国观众先于北美观众12个小时目睹这部用1.25亿美元打造的好莱坞灾难大片《后天》。为了争取时间,福克斯专门录制“未完成”版本送往我国审查,那是《后天》的全球最早版本。为国产片让位的引进大片《特洛伊》、《哈利·波特Ⅲ》

  《英雄》、《手机》等国产影片创出了高票房,虽未有明文规定,引进大片的确开始被安排为国产片让路。张艺谋的《十面埋伏》排上了暑期档,7月10日在全国公映。好莱坞史诗大片《特洛伊》从原来的7月排到了6月17日。《哈利·波特Ⅲ》也从暑期档推后到9月中旬。这样,从6月底到8月中旬,未见任何进口大片的踪影。

  大片未来

  2006年,中国引进大片刚好一个轮回的年头,也是传说中国产电影的“大限”。因为2001年,我国入世时,对于电影市场作出了两个承诺:在与《中国电影管理条例》一致的前提下,每年引进20部外国影片作为分账片放映;允许外资参与改造、改建中国影院,但外资的比例不得超过49%。必须注意的是,承诺有前提,就是“在保护期内”,而这个保护期的期限为5年,那么一旦到了2006年,来到中国观众面前的大片将不再是10部、20部,而是所有符合进口条件的国外大片。这才是中国电影真正面临“群狼”的时刻。到时候,中国电影市场格局面临着更多种的可能与选择,而“大片”的定义或许应当进行相应的调整,不再是那个曾被赋予悲壮、无奈的“反托拉斯”语气的特指。

  好莱坞:继续霸主

  对中国电影市场来说,好莱坞大片曾是“进口分账影片”的全部,在经历过初期从无到有的兴奋以及《泰坦尼克号》创下的票房纪录后最终归于相对平淡的成熟期。票房证明,并非每部好莱坞大片都能在中国获得好成绩。近几年,即便是《指环王》、《黑客帝国》、《哈利·波特》这样的系列大热之作也未能创造票房新高,更不用说像浪漫喜剧等低成本制作的影片了。尽管这样,在今后的几年中,好莱坞大片还是依然会占据中国电影市场的首要位置,而其类型的拓展丰富则需要更长的时间去培养特定观众。

  华语电影:尚未成功

  为那篇著名的《大片入侵8年祭》题写编者按的李多钰并没有改变她两年前的看法,“10年来,中国电影市场改变不大。进口大片已然是成熟的产业,而我们所谓的‘国产大片’还只是一些个案,不具备推广价值,更多的中小投资影片,仍处于艰辛的等待中。”的确,在“引进大片”进入中国的10年间,内地的“国产大片”也一直探索自己的道路,尽管出现了冯小刚、张艺谋等少数成功典范,但更多的是一些不大成功的例子,比如张健亚对灾难惊险片的几次尝试。可以相信的是,今后的几年依旧是华语商业电影的摸索阶段。

  亚洲势力:小打小闹

  可以说,目前的韩国拥有全亚洲最扎实的商业电影基础,无论是当年引领风尚的《我的野蛮女友》,还是如今《太极旗飘扬》这样的战争题材大片,都是他们成功的电影体系下的产品代表。与韩国情况相近的还有泰国,他们同样在试图设置好符合国情的类型电影体系,在以恐怖片、动作片为市场主导的前提下,也有实力拍摄《暹罗皇后》等大制作史诗电影。对中国电影观众而言,尽管亚洲电影具有文化相通的先天优势,却没有当初对待好莱坞引进大片的热情。一是国内院线引进数量非常有限,二是这些影片从内容和视听效果上的确还不具备同好莱坞作品的可比性。

| 推荐 | | 打印 | 下载点点通 |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维他小子
营养健康维他小子
张惠妹
激情火爆性感阿妹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