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卢新华和老知青同唱知青之歌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11月26日09:33 南京报业网-金陵晚报

  【金陵晚报报道】《伤痕》简介:王晓华和“叛徒妈妈”断绝关系,下乡插队9年没回家。为表示自己的决心,她拒绝看妈妈的来信,用满腔热情投入集体生活。王晓华和同来的男同学苏小林产生了革命友谊和朦胧爱意。8年后,妈妈的冤案昭雪了,晓华收到妈妈期盼她回家的一封家书。除夕前,晓华坐上回家的火车,幻想着见到妈妈时的情景。

  当晓华回到阔别九年的故土,妈妈已经不在人间。临终前,妈妈留下笔迹:我还想努
力再多撑几天,一定等到孩子回来……

  “蓝蓝的天上白云飞翔,美丽的扬子江畔,古城南京我的故乡,告别了妈妈,守卫壮丽的长江大桥……”昨天,本报会客厅里,歌声回荡。卢新华与专程赶到本报的南京的老知青们,共同唱起了当年由南京人自己谱写的《南京的知青之歌》。一时间,时光仿佛又倒回了当年,他们的青春年代。

  当知青知道了什么是生活

  年龄最长的李金陵,是第一批老三届。1968年插队到泗洪。提起那段经历,他不无感慨。1968年,钟情美术的他通过了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的考试,只等着高中一毕业,就上南师大。可就在这时,一个万人大会宣布废除高考,“我还高兴不用高考了,可谁想接下来就是知识青年全部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这一下就是整整10年。

  10年的青春留在了农村。李金陵说,当知青让他知道了什么是生活。“我们住的地方想喝水要走一里多路去挑,第一次挑水一路上我歇了4次。可是后来呢,100多斤的担子我一气就能走6里地。”

  最让知青王春龙难忘则是刚到农村就割稻子,从来没有用过镰刀的他一刀下去就把自己的脚割了个大口子,血汩汩向外流,整整昏迷了三天。

  年纪最小的渠梅,虽然在吃的苦上比不上老大哥们多,但是精神上的苦闷和茫然是和所有知青一样时时困扰着他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本是抱着远大理想而来的知青们,每日在农村劳作受苦,书不能读,理想不能实现,甚至到了谈恋爱的年龄却无法尝到爱情的甜蜜,青春岁月却在流逝。

  伤痕文学有共鸣却不够深刻

  渠梅说,当时对于所有知青来说,唯一的出路就是考学。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好的机会和运气。就在这时,卢新华的《伤痕》出现了,“我们大家都争相传看,特别有共鸣,感觉终于有一个人可以站出来,把我们知青的生活写一写,把我们心里的话说一说了。”

  至今他们还记得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他们偷偷传阅《伤痕》的情景。渠梅告诉记者,因为《伤痕》太敏感了,她只敢把小说藏在课桌底下,利用桌面上的一条缝一行行地偷着看。李金陵则把《伤痕》比喻为一只螃蟹,作者卢新华则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王春龙回忆说:“因为《伤痕》写出了我们知青的部分真实生活,觉得小说中的人和事就在我们身边,所有的知青对这部小说都很狂热。”

  可是,知青却也对卢新华提出,伤痕文学虽然也写出了一些知青们的生活,却不够深刻。李金陵就告诉记者这样一个故事:生产大队一个女知青,一天夜里被当地农民强奸了。无奈之下,女知青嫁给了这个农民。女知青现在如何,大家不得而知,但在当年,像这样命运悲惨的女知青太多太多了。

  卢新华:伤痕文学是短命的

  对于老知青们的这些说些,卢新华欣然承认。卢新华非常清楚地记得自己当年在如皋时,他被分在妇女老人工作组,每天只挣脱三分半工分的情景。尽管相对那些命运坎坷的老知青们来说,卢新华的日子“好过”一些,但他对知青们的故事、情感,十分了解和理解。

  卢新华说,《伤痕》出版后,著名演员赵丹、黄宗英等人曾一度想将其搬上银幕,可是却被阻挡。“尽管当年的‘伤痕文学’对当时民众造成的精神创伤给予了控诉,并使文学回到了‘人学’的正常轨道,但由于作家与时代的局限性,‘伤痕文学’必然是短命的,在完成它的使命后便寿终正寝。”

  金陵晚报记者 贺沂沂 孟娟 王雪梅

  (编辑 思夕)

| 推荐 | | 打印 | 下载点点通 |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东航客机在包头坠毁
胡锦涛出席APEC峰会
雀巢奶粉被诉造假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国足告别2006世界杯
广州车展美女图450张
经典两厢车狂热贴图
家居家装实用图库
北京打折楼盘信息汇总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