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七旬的清华美院教授张守智说起中国日用陶瓷在海外被当作地摊货卖,同样质量,价格却只及国外产品的几十分之一时,不禁泪洒当场,这是昨天举行的“我国陶艺设计专家组有限发行收藏版日用瓷”新闻发布会现场让人唏嘘不已的一幕。
40余年中国瓷出口价未涨
张守智教授说,“CHINA”在国外就是瓷器的意思,中国日用瓷一直领先世界,但现在海外企业不但把中国的制瓷业甩到了身后,还大量在中国买厂,进行贴牌生产。
而国内情况是,中国日用瓷产量达到世界三分之二,是毫无疑问的出口大国,但从价格上看,上世纪60年代,中国出口一件日用瓷是30美分,而到今天,也不过35美分,几乎停滞不前。
今年德国法兰克福秋季消费品博览会上,张教授眼看着中国瓷器被放在地处郊区的9号馆展出,而同样材质的英、德、法、日日用瓷被放在4、5号馆展出,两者价差几十倍,不禁为中国瓷器感到心痛。更为难受的是,如今,广东潮州有陶瓷企业10000多家,而高级陶瓷专业人才包括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加起来不过十个人!
说到这里,这位曾经参加过上世纪50年代建国瓷、钓鱼台国宾馆和外交部国礼瓷等设计、作品等身的大教授竟哽咽不已,老泪纵横!
好设计找不到好厂家
据了解,这段时间以来,张守智教授和原中央工艺美院副院长杨永善教授两人一直在上海奉贤精心研制一组代表中国乃至世界最高水准的限量版日用瓷。
因为长期以来所目睹的中国日用瓷在世界上的落后地位,而我们的许多厂家仅仅满足于给外国人做贴牌产品,用低廉的人力和原料为他人获取利润,老教授们的民族自尊心多年来深受伤害,现在终于有机会面对新闻界一吐心声,难免声泪俱下。
杨永善先生也感慨地说:“我们把产品设计好,连模具都做好了,可人家企业却没兴趣,或者干脆就是做出来的东西不行。”
中国瓷出路在品牌
中国日用瓷的出路在于创出品牌。
张守智、杨永善两位大师担任造型设计的这组限量版日用瓷,几乎集中了中国目前最顶尖的陶瓷界精英,共同制作的2000套茶具、咖啡具,力图推出世界级的产品,锤炼出中国人自己的崇高品牌。业内人士认为这组瓷器已经超过了古代官窑的水平。
我们现在要脸不要钱
策划人邬春生谈2万元一套咖啡具贵不贵
记者詹皓
晚报讯一套咖啡具或者茶具2万元,听起来令人咋舌的价钱好像离普通人十分遥远,但在“有限发行收藏版”日用瓷的策划人邬春生看来,这个价钱根本不算贵,而且正好反映了中国人目前对日用陶瓷的普遍误区。
他表示,长期以来我们认为日用瓷就是日常用用的,舍不得花大价钱在餐具上,而经济条件提高了之后,这一观念仍难改变,有的人肯花180万元买一辆轿车,却舍不得花2万元买一套杯子。
从做工成本来看,艺术瓷往往一个人就能完成,而日用瓷很少能一个人做出来,因为小到一只茶壶,它都分成壶盖、壶嘴、壶把和壶身四个部分,每个部分都要单独做,而且火候、干湿度都要一样,还得用手工修。且陶瓷的变形收缩率很高,所以,张守智教授做一个茶壶就要花很大心力,而成瓷率不到40%。
谈到成本,邬春生表示,这次“有限发行版”用的瓷土是来自湖南的最好的瓷土,一般瓷土从几万到几千甚至一千元一吨,而我们的瓷土则高达11万元一吨。包装费更是一般日用瓷包装的15倍价钱。一只古代官窑的茶杯就要拍卖到7万多美元,官窑为什么那么高价钱?它100只里面才成品3、4个,要的就是这个不惜工本的劲头。
邬春生最后说:“一般专家的设计稿费在几千元,而我们,甚至连几万元都不止,为什么?为的就是做最好的东西。现在英国拿英国瓷器送给中国人当礼品,这简直是在打我们耳光,我们现在要把面子抢回来,我们是要脸不要钱了。”作者:晚报记者詹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