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卢新华:感谢晨报这个牵线人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11月27日09:27 南京报业网-南京晨报

  前日,小说《伤痕》的作者、“伤痕文学”的鼻祖卢新华来宁接受记者专访,而昨日下午,记者接到了一位张女士的电话,她说:“我今天看到晨报关于卢新华的报道了,能帮我找到他吗,我是他多年前的老朋友,因为《伤痕》通信认识,但自他出国之后,便了无音讯。”记者立即帮她联系上卢新华,没想电话那头的卢新华比张女士更激动:“太好了,太好了,我通过各种途径找了她一上午,也试图通过媒体寻找她,没想到她自己找上了晨报,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啊!”当年,张女士只是无数写信给卢新华的读者中的
一位,缘何两人多年来还如此互相牵挂?原来,这里面还另有一些故事。

  1 为姐妹俩写下《牺牲》

  1978年,复旦大学一年级新生卢新华的《伤痕》问世,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巨大轰动。张光珉(即张女士)年纪与书中主人公“晓华”年纪相仿,也被下放当过知青,看了文章后特别有感触,一个强烈的念头就是:“卢新华真敢写,写得真好。”传阅给同事,也是人人看一遍就泪流满面。“一篇文章有这么大的效应,对于今天的孩子是难以想像的事情。”昨日她向记者说,“我当时也尝试写了一点东西投给一些报纸杂志,但没有地方登,也许是我的文笔还不够好,所以我特佩服卢新华,开始给他写信。”而促使他们有更深一步交往的是另外一件事。1979年,张光珉的妹妹张勰,一个20岁,美丽活泼,学舞蹈、钢琴的女孩子,就在要考取北京歌舞团的时候,体检却没通过。张勰先天体弱。张光珉为了圆妹妹的梦,甚至要捐献自己的身体器官,而这件事自然也被张光珉写在了信里,告诉了卢新华,卢新华大为震动,觉得这种姐妹之间的感情难能可贵,专程来南京看她们姐妹俩,并为她们写下小说《牺牲》,从此结下二十几年的情谊。

  2 “教我唱《南京知青之歌》”

  卢新华昨日实在开心得很,说他这次到南京,一下飞机就开始琢磨怎么才能找到这姐妹俩,在记者打电话给他之前,他还一直在托人打听。他打电话去张勰毕业的晓庄师范学院问,又打听原来她们家的地址。卢新华昨日重复了几遍,“你们晨报真是牵线人啊,太感谢了。”当年写信给卢新华的读者可谓成千上万,怎么独独与这姐妹俩如此投缘?卢新华说:“张光珉的文笔很好,我当时就跟她说,看你的信写得多好。当时张勰还很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女孩子,可惜身体单薄。她们带我去逛莫愁湖,张光珉还教我唱《南京知青之歌》、《告别了妈妈》。印象特别深的还有她们的母亲,非常善良,把我当作自己孩子一样。”卢新华昨日和张光珉通完电话后,两人都很兴奋,恨不得马上就见见面叙叙旧,可惜卢新华马上就要动身去浦口给南大学生开讲座,只能拖到第二天了。

  3 穿着补丁裤的卢新华

  现在的张勰也人到中年了,多年来在南京很多学校当过舞蹈老师,昨日她告诉记者,虽然那时候她比姐姐小一点,也没有过当知青的经历,但还是一样被《伤痕》深深感动。先是姐姐和卢新华通信,他来过她家之后,张勰也开始和卢新华通信。去上海参加一个比赛的时候,卢新华还带她去逛逛公园,帮她拍了一些照片。昨日张勰就给记者带来了其中的一张,文弱的她倚在一棵树旁。昨日她从姐姐处得知卢新华在南京时,特别激动:“这种激动的感觉在我这个年龄已经很少有了,从1979年到1985年我们一直有联系,他出国那会儿我们家刚好拆迁搬家,我又工作调动,没联系上。这以后我还向他老家如皋的人打听过,但全无音讯。”在她的印象中,卢新华是一个很真实、富有同情心而又很质朴的人。关于这一点,她姐姐张光珉的回忆比她更细节化:“他特别朴素,到我们家来的时候穿一条军裤,还打着补丁,而在我结婚的时候,他却送了我一个锦缎的大相册。”记者告诉她们,卢新华今时今日,依旧朴素,穿着灰灰的外套,很平常。实习记者仲敏

  背景链接

  1978年8月11日,24岁的复旦大学中文系一年级新生卢新华因发表小说《伤痕》而一举成名,成为“伤痕文学”思潮的鼻祖。并引发全国有关文学创作的大讨论和文学思潮的更迭。沉寂文坛26年后,旅美华人作家卢新华推出力作《紫禁女》。(来源:南京晨报)

| 推荐 | | 打印 | 下载点点通 |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冬语
聆听冬日温暖声音
西游情史
大话西游短信篇章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