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粤语片的软肋与突围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12月03日10:43 新京报

  战后的香港,经过恢复,到1950年粤语片产量达到新高,主要原因是放映港产粤语片的院线由两条增加到三条,分别是太平院线、中央院线和新世界院线,当时的情况是每增加一条院线,大概每年可增加50部影片的公映量。

  粤语片在五六十年代的发展是因为香港有一个稳定的粤语片观众群。根据1961年的普查结果,香港80%的人说的是广东话,这些粤语人群当然是粤语片的拥趸。另一方面,粤语片
的观众多为市井百姓,粤语片基本能够反映这些观众的趣味,关注他们的生存状况,再现他们的伦理道德。

  粤语片在五十年代主要是一些针对下层百姓的戏曲片、家庭伦理悲剧、武侠片等等,相对国语片展现的大中国意识,粤语片更适合香港本地草根百姓的趣味。

  随着时代的变迁,粤语片也进行了一些调整。六十年代,香港的粤语片明显出现一些变化,因为当时战后出生的一代人在总人口中比重显著增加。新一代和上一代有着明显不同的价值观,受西方文化影响明显。因此,1963年起,粤语片中的青春气息开始涌动,老一代的才子佳人靠边站,萧芳芳、陈宝珠这些青春少女开始成为观众追捧的对象。

  粤语片给人的一般感觉,就是制作粗糙,质素较低。1955年,香港粤语片的摄制成本在6万-9万港元之间,大致需要支付14000元以上的场租,布景、服装、道具还要花上5000元左右,胶片约15000元,编导人员薪酬10000元,交通饮食约6000元左右,这些支出在5万元以上,此外就是演员的薪酬了。这种资金状况当然影响到影片水准,影片水准低影响到市场狭窄,因为市场狭窄又不能吸引大额资金,反过来再导致影片水准低落,形成恶性循环。但是电影工作者们改变粤语片创作状况的努力一直没有停止,也致力于拍摄具有水准同时受观众欢迎的粤语片。

  李晨风的作品大多有反封建的主题,而且擅长剧本改编,改编后的作品有着浓郁的通俗剧气息。秦剑特别擅长写情和写人,被称为“文人”导演。秦剑在五十年代初期的作品特别关注青少年成长和教育等问题,1955年的《父母心》,成功地写出慈父和儿子的动人故事,被人称为“写情圣手”。1955年,秦剑转入光艺公司,创作开始多元化,影片逐渐着重探讨男女两性关系,在他的影片中,女性普遍比男性坚强,形象也较为突出。

  李铁拍戏,特别重视高潮戏的营造,他说没有几个高潮,观众会失去兴趣。李铁也是香港写实电影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反映生活、人情味重。李铁的代表作品《危楼春晓》就紧盯香港当时的社会现实。五十年代的香港,住房紧张,一床难求,《危楼春晓》就反映香港这种紧张的住房状况,但是它特别强调在困难面前人们更需要互助精神。影片公映之后,“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成为当时香港社会的口头禅。

  王海洲(北京电影学院)报料线索一经采纳,奖金至少百元 ,还将进行线索评奖,奖金最高万元

| 推荐 | | 打印 | 下载点点通 |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犬夜叉
封印的半妖犬夜叉
3DMM
温柔妹妹之3D篇章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