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正文

选美,进入疲劳期(组图)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12月04日15:17 金羊网-羊城晚报
  本报记者 陈明辉 秦玉 实习生 周晓

  选美比赛之多,在今年达到了极致。各种名目的选美秀闹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台,除了一时的热闹和喧嚣,基本上什么也没有留下。媒体疲于应付,观众意兴阑珊。选美,已经由青春期进入了更年期,越来越显出掩饰不住的疲态。

  1赛事太多太滥

  就广东本地而言,“美在花城”、“明日之星”、“新丝路”三大赛事依然具有较高的影响力,而五花八门的新兴赛事也纷纷杀入广东,什么“世界模特小姐大赛”、“精英模特大赛”、“超级模特大赛”、“世界顶尖超级模特”、“汽车模特大赛”、“环球小姐大赛”,以及形形色色的形象小姐、礼仪小姐大赛等等,举不胜举。美女所可能带来的经济效益促使各种名目、良莠不齐的选美赛事蜂拥上马,造成外界对选美逐渐感觉麻木,对一些老牌、大型、制作认真的选美赛事也有负面影响。

  不少赛事的主办方除了拉赞助之外,更马不停蹄地组织商业秀,力图从选手身上榨取最大利润。在记者参加过的一次号称国际性模特赛事的深圳巡游活动中,选手们一天要参加五六场商业秀,从早上一直工作到夜晚11时半,所到之处有度假村、商业中心、银行、美容中心等等,行程之密让不少选手体力透支,有的选手累得哭鼻子闹“罢工”。今年10月,顶尖超模大赛爆出选手罢赛的新闻,据报道,其原因之一正是因为选手被安排到某娱乐场所做走台表演,“而且她们惊讶地发现,台下的观众中竟然有穿着睡衣的”。

  据业内人士透露,近年新冒出来的赛事,尤其是“国际性”赛事,操作过程是这样的:A公司以某个价钱向该赛事总部买一个批文,允许其用该赛事的名义在中国举行比赛,接着将批文倒卖给合作伙伴B公司,B公司又倒卖给某地区一“有关系、背景”的C公司,C公司于是在当地打着“××大赛”的旗号,以参赛选手为本
选美,进入疲劳期(组图)
钱,进行一系列商业活动赚取利益。“反正就是要从此路过,留下买路钱,每一层都是买和卖,想着法赚钱。”

  不少国际大赛机构在国外已经没有吸引力和竞争力了,没想到进入中国还能捞得盆满钵满。2002年、2003年度中国首席名模王敏说:“从我担任评委的经历看,我觉得现在的比赛太多,人才被分散了,而且太商业化,模特的专注性大不如前,很多人是将此作为转入其他行业的跳板。”

  广州电视台美在花城部主任宁肖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直言不讳地指出,许多赛事大多是“捞一把钱就走”,不愿意也不可能花大精力、时间和财力去打造一个品牌赛事。“我觉得现在应该进入一个‘拨乱反正’的时期。现在的选美市场两极分化,一是像我们这样,把赛事做成大众文化的一部分,造成市场的广泛关注;另一种就是带有‘国际’、‘世界’等时髦字眼的匆匆过客,只考虑商业利益。”许多赛事的实际操办者是一些规模不大的民营企业,经济实力不足而缺乏权威性,想要打响一项比赛的品牌是很困难的。正如宁肖周所说:“在中国,一个成功的赛事,没有强势的媒体、雄厚的资金以及政府的支持,很难做大、做强。”广州电视台“美在花城”与广东电视台“明日之星”的成功,很大程度正是出于这个原因。而“世界小姐”在中国的成功,同样离不开主办地三亚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2内容大同小异

  选美赛事多如牛毛,可每一场晚会从形式到内容,大同小异,千人一面。基本不外乎是选手作一番自我介绍,逐一进行休闲装、泳装、晚装展示,最多加上一个才智问答,一个固定的套路搬演了无数次之后,如何还能吸引观众的眼球?
选美,进入疲劳期(组图)
“美在花城”、“明日之星”这样在同一地区举行的赛事,由于竞争激烈,逐渐形成“你有我有”的相持局面:大家都出国进行外景拍摄,你去北欧,我去澳大利亚,你到肯尼亚,我到马来西亚,美女加美景;大家都“走出去”,走出广东在全国各省市设立分赛区;大家都“引进来”,你有韩国野蛮女友,我有美国黑白洋妞。看来看去,可谓大同小异,难分高下。

  意识到选美已经进入“战国时代”,各主办方还是想出了不少新招来聚拢人气。比如去年的“明日之星”,就请来曾志伟做主持,其幽默逗趣的风格给晚会增色不少。今年“美在花城”总决赛晚会也有不少创新之举,包括在总决赛晚会设立选手才艺表演环节、评委与选手互动等等,效果如何各有看法,但其求新求变的努力是显而易见的。

  如何提高比赛的趣味性和观赏性?有观众提议可借鉴港姐选举的做法,以明星表演来提高收视。宁肖周表示,请明星要从两面看:“如果请来的明星不够分量,还不如不请;我们也考虑过请那些真正有名气、有才干的明星,可是他们很忙,没有档期。”

  当然,这里所说的改进、创新仅仅是针对一些规模较大、操作相对规范的赛事而言。对一些纯粹在商言商的滥竽充数者,能老老实实走完套路就算不错了。

  3新人不成气候

  中国首席名模姜培琳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些年全国各种模特大赛选出的冠军不少于三四十个吧,但让人们真正记住的又有多少呢?近来各种世界级选美大赛频频落户中国,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些赛事在国际上已经没有了市场。再过几年,中国将出现一大批无所事事的模特。”

  姜培琳的话道出了一个无情现实。形形色色的各种选美赛事所产生出来的冠亚季军通常在比赛结束之后就销声匿迹,鲜有真正成名成腕者,根本谈不上什么影响力。
选美,进入疲劳期(组图)
业内人士指出,对于普罗大众来说,要他们认可一项赛事,应该在“人”字上下功夫。他们对于参赛的人熟悉了,才会主动关注相关的新闻以及比赛结果。比如每年的港姐选举,选手的详细资料,谁是热门,谁是有显赫家世的小公主,谁是出身屋村的灰姑娘,早已通过各种渠道公之于众。观众对选手越熟悉,对于比赛的认同感也越强。可是内地的许多比赛,对选手的个人包装可谓少之又少,读者和观众不熟悉选手,对于赛果自然是一副“事不关己”的心态。

  内地各种选美赛事产生不了明星,除了赛事太多太滥,造成人才分流的因素之外,与很多大赛的主办方缺乏对选手的后期包装有关。即使是“美在花城”这样的老牌赛事,多年来也只有“男人婆”张延在影视圈较有名气。宁肖周表示已经注意到这一不足,过去由于体制原因对“赛后效益”经营得不够,但是将来计划成立“美在花城”艺人公司,对“美在花城”选手进行包装。而“明日之星”也通过与北京电影学院合作,希望藉此给选手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

  4选手“广种薄收”

  选美赛事太多太滥,对一些选手来说是陷阱,对另一些选手来说却意味着机会。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她们往往采取“广种薄收”的策略,在这边落选,回头又在那边“上马”,记者也越来越多地在不同赛事看见似曾相识的面孔。

  像今年“明日之星”的选手王珺,之前刚刚参加过“客家小姐”的选美。又比如“美在花城”西安赛区的亚军得主令狐琳琳,之前曾参加过一项模特大赛并取得名次;在“美在花城”去年总决赛中落选的四川选手崔潇文,今年又出现在“中华小姐”的赛场上。
选美,进入疲劳期(组图)
一些相对大型的比赛,所能提供的奖励对选手来说的确具有相当的诱惑力。如“环球小姐”可获得总价值为25万美元的奖金和奖品,并能在得奖后一年里环游世界;“世界小姐”可拿到10万美元的奖金和价值15万美元的礼物;“亚洲小姐”冠军奖金曾达到100万港币。而广东本地的“美在花城”,今年冠军的奖金是15万元人民币外加一辆轿车……一年之内,如此众多的赛事很可能“总有一款适合我”———这是很多选手心中的梦想。

  对选手“广种薄收”的现象,宁肖周说:“每个少女都有自己的憧憬,认为自己有能力取得佳绩。但是更多的人是出于一种盲目的自信。”事实上也是如此,从近几年各大选美比赛的结果来看,在某个比赛落选的选手,还没有哪个能在同一级别的比赛中脱颖而出。但他同时认为:“不同的比赛评选的标准不同,有的更注重身高、气质,有的更注重样貌,有的更注重表演才华,这给了选手不少的空间。”第9届“美在花城”冠军赵荣,对于“后辈”的多方尝试多了几分理解:“成不成只有试了才知道,有些选手不适合这个比赛,就会另选个比赛去试一下,认清自己的优劣势在哪,这也是一种成长吧。”
选美,进入疲劳期(组图)
5评委频繁赶场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为了增加选美赛事的关注度,邀请各界名流担当评委也成了各项比赛通常的做法。像今年的“美在花城”、“明日之星”,都邀请了著名音乐人徐沛东任评委;演员王姬上周刚担任过“明日之星”的评委,本周又要赶赴三亚为“世姐”担任评判。凤凰卫视的“中华小姐大赛”,连续两年邀请余秋雨任评委。我们究竟应该对名人评委的眼力抱以多大的信任?王姬的一句话泄漏了天机:“感觉选手们站在台上都很靓丽,不过可能是因为化妆的原因,每个人都很像,一下子二十多个选手,分不出谁是谁。”

  6记者疲于应付
选美,进入疲劳期(组图)
面对名目繁多却毫无新意的各项赛事,记者也患上“审美疲劳”。而对记者实施“疲劳轰炸”的还包括各方“关系户”的困扰。一些选手为了能在媒体上露脸,甚至获得某一单项奖,不惜动用各种社会关系,向各媒体的娱乐记者“求情”,要么采访她一段,要么投上一票。这种“人情困扰”令不少同行都感到头疼,尤其是一些条件实在一般的选手,又怎能昧着良心给她投票呢?

  (本版图片:各选美赛事外景照 摄影:魏辉)
选美,进入疲劳期(组图)
(夏天/编制)

| 推荐 | | 打印 | 下载点点通 |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深圳健力宝获中超冠军
意甲德比言和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警惕房屋销售十大陷阱
北京12月新推楼盘一览
娱乐风月图鉴
刘翔自传:我是刘翔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